追觅首款SUV官图曝光!从扫地机器人到对标库里南,这波跨界操作够狠

追觅首款SUV官图曝光!从扫地机器人到对标库里南,这波跨界操作够狠

最近新能源圈又炸了个大新闻——做扫地机器人出身的追觅,甩出首款SUV官图!

这波操作把"跨界造车"的话题又顶上了热搜。要知道,追觅之前在清洁家电圈混得风生水起,这会儿杀进汽车赛道,还喊出"对标库里南",网友都懵了:

扫地的凑什么豪华SUV的热闹?

但看完官图里的3.7米车内空间、24度后轮转向这些配置,不少人又挠头了:

这怕不是来真的?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追觅这款SUV到底藏着多少"狠活",又能靠啥跟库里南掰手腕?

追觅首款SUV官图曝光!从扫地机器人到对标库里南,这波跨界操作够狠-有驾

3.7米车内空间,是吹牛还是真本事?

9月25日,当追觅汽车在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展出这款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的旗舰SUV时,最让人瞪眼的数据就是"3.7米车内有效空间长度"。

这个数字到底有多炸?

咱先来算笔账。

劳斯莱斯库里南作为豪华SUV的天花板,车身长度5341毫米,轴距3295毫米,换算过来就是3.3米。追觅这车光一个"车内有效空间"就敢标3.7米,比库里南的整个轴距还要长40厘米!这不是在打脸传统豪华车,这是在重新定义什么叫"移动宫殿"。

但这个数字背后的门道可不简单。追觅能做到这样的空间表现,核心在于它采用了纯电平台的先天优势。传统燃油车受限于发动机舱的布局,前悬必须预留大量空间给动力总成,而纯电车没有这个包袱。电池平铺在底盘上,前舱可以做得极其紧凑,轴距自然就能拉得更长。

再加上增程式动力系统的加持,追觅这款SUV既保留了纯电的空间优势,又解决了里程焦虑的痛点。

追觅在空间设计上玩了不少"偷空间"的技巧。

比如采用无B柱设计,不仅让对开门开启更加优雅,还能最大化释放侧面空间。传统车型的B柱虽然提供结构强度,但也确实"吃掉"了不少横向空间。追觅通过2000MPa航天级热气胀钢的应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彻底解放了侧面空间的束缚。

从实际体验来看,3.7米的车内空间意味着什么?

二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可以达到1.2米,这是什么概念?

身高185厘米的成年人坐进去,不仅能轻松翘起二郎腿,甚至可以来个"葛优躺"。而且二排还配备了独立航空头等舱座椅,支持145度大角度调节,这样的配置放在传统豪华车里,至少得是迈巴赫S级那个段位才敢这么玩。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空间大了,车身重量怎么控制?

操控性会不会受影响?

追觅给出的答案是"超级底盘技术"。这套系统集成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重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路况并调节底盘的高度、软硬度和刚度。说白了,就是让这台大块头在需要舒适的时候像云朵一样柔软,需要操控的时候又能瞬间变得扎实稳定。

24度后轮转向,是噱头还是真有用?

如果说3.7米空间还能用"堆料"来解释,那24度后轮转向就纯粹是技术硬实力的体现了。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参数没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后轮能够跟着前轮一起转动,最大角度达到24度。

这有啥用?

想象一下,你开着一台长超过5米的大车在窄巷子里掉头,传统车可能得来回倒腾好几次才能完成,但有了后轮转向,一把就能过。追觅宣称这套系统能让转弯半径压缩到5米以内。

什么概念?

比很多紧凑型轿车的转弯半径还要小!

在豪华车领域,后轮转向一直是技术含量和成本控制的双重考验。奔驰S级的后轮转向角度是10度,已经算是行业标杆;连库里南这种顶级豪华SUV,后轮转向角度也不过15度左右。追觅拉到24度,这背后要么是找了采埃孚这样的顶级供应商定制开发,要么就是自主研发有了重大突破。

但24度后轮转向真的实用吗?

答案是绝对的。在城市驾驶场景中,这套系统的作用堪称神奇。停车入库时,原本需要三进三出的复杂操作,可能一次就能搞定。在拥堵路段需要变道时,后轮转向能让车身更加灵活,减少与前后车的安全距离需求。在高速行驶时,后轮可以与前轮同向转动,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精度。

不过,技术先进不代表没有隐患。

后轮转向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超传统悬架,涉及到精密的机械结构、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网络。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成本会相当可观。而且,这套系统对标定和调校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整车的操控稳定性。

追觅敢于在首款车型上就上马如此复杂的技术,底气何在?

从其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来看,路径规划、精准控制、多传感器融合这些核心技术,确实与汽车的智能底盘系统有着相通之处。扫地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精准避障、高效清洁,这种对空间感知和路径优化的要求,放到汽车上就是智能驾驶和底盘控制的核心能力。

追觅首款SUV官图曝光!从扫地机器人到对标库里南,这波跨界操作够狠-有驾

追觅硬刚库里南,凭啥?又在怕啥?

从扫地机器人到豪华SUV,追觅这步跨界跨得够大胆。

但仔细想想,这种跨越并非完全没有逻辑可循。

追觅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激光雷达、机器视觉、路径规划算法、智能避障——这些恰恰是当下智能汽车最需要的核心技术。一台高端扫地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的家庭环境中识别障碍物、规划最优清洁路径、避开宠物和家具,这套技术逻辑放到汽车上,就是自动驾驶的基础能力。

市场时机很重要。传统豪华车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船大难掉头"的问题。库里南虽然在燃油车时代是无可争议的豪华SUV王者,但在智能化体验上确实存在短板。车机系统的流畅度、人机交互的智能化程度、辅助驾驶的完善度,这些新时代的衡量标准上,传统豪华车并不占优势。

追觅的机会就在这里。

作为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它更懂得如何构建智能化的用户体验。想象一下,当你坐进追觅的SUV,车机系统可能会像你家的扫地机器人一样,记住你的使用习惯,主动调节座椅、空调、音响到你最舒适的状态。这种无缝衔接的智能体验,是传统豪华车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但挑战同样明显。

豪华车拼的不仅仅是配置和技术,更是品牌调性和文化内涵。库里南的买家花费数百万,购买的不仅是一台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劳斯莱斯百年来积淀的品牌价值,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超越的。

追觅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找到差异化的定位。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它选择了"科技豪华"这条路线。100度电池、4擎独立驱动、增程动力系统,这些配置堆砌起来的不仅是性能数据,更是对传统豪华车定义的重新诠释。在燃油车时代,豪华意味着更大的排量、更精致的工艺;在电动车时代,豪华可能意味着更智能的交互、更极致的空间、更前沿的技术。

价格策略将是追觅面临的最大考验。

库里南的起售价超过800万,这个价位注定是小众市场。追觅如果要打开局面,必须在保证豪华感的前提下,将价格控制在更容易接受的范围内。按照目前新势力的定价逻辑,30-50万的价格区间最有可能成为追觅的目标市场。但这也意味着,它必须在成本控制和豪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不能让消费者觉得"便宜没好货",也不能因为过度豪华而推高成本。

追觅首款SUV官图曝光!从扫地机器人到对标库里南,这波跨界操作够狠-有驾

网友吵翻了!这车能成吗?

自从9月25日官图发布以来,追觅SUV在网络上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支持者认为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又一次勇敢尝试,质疑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博眼球的营销炒作。

最集中的质疑声来自于品牌跨度的问题。

做扫地机器人的怎么可能造好汽车?

这种声音在评论区随处可见。但回顾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历程,这种质疑似乎并不新鲜。小米从手机跨界到汽车,华为从通讯设备延伸到智能驾驶,苹果也曾酝酿造车计划。在智能化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今天,传统的行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

关键在于对汽车本质的理解。

如果把汽车仅仅看作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机械产品,那么跨界造车确实困难重重。但如果把汽车理解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那么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拥有算法、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积累的企业,反而可能更有优势。

追觅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确实为其造车提供了独特的优势。路径规划算法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提升安全性,精准控制能力可以优化车辆的动力响应。一个能够设计出让用户"懒得动手"的扫地机器人的团队,很可能也能造出让用户"不想下车"的豪华SUV。

但技术积累不等于产品成功。

汽车行业的复杂性远超家电行业,涉及到安全法规、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多个维度。追觅要想真正在汽车市场立足,还需要在很多领域补课。

从产能规划来看,追觅选择了相对稳妥的策略。

2027年的上市时间表给了团队充足的开发和测试时间,避免了急于求成可能带来的品质风险。而且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追觅很可能会选择代工模式,借助成熟车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控体系,降低自建工厂的风险。

市场定位也相对明确。

对标库里南听起来很激进,但实际上追觅瞄准的可能是"平价豪华"这个细分市场。用30-50万的价格提供接近百万级豪车的配置和体验,这种"降维打击"的策略在中国市场屡试不爽。理想L9、问界M9等车型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对高性价比豪华车的强烈需求。

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消费者接受度。

中国消费者对新品牌的包容度相对较高,但豪华车市场的消费心理更加复杂。买一台30万的追觅SUV,和买一台30万的BBA SUV,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追觅需要在品牌塑造上投入更多精力,让消费者相信这不仅仅是一台"扫地机器人品牌"的车,而是一台真正的豪华车。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追觅入局的时机其实不错。

当前正值汽车行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科技产业转型的关键期,软件和算法的重要性正在快速提升。拥有AI技术积累的企业,在这个转型期确实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追觅首款SUV官图曝光!从扫地机器人到对标库里南,这波跨界操作够狠-有驾

结语

追觅首款SUV的发布,与其说是对库里南的挑战,不如说是对豪华车市场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

它用3.7米的超大空间、24度的后轮转向、增程式的动力系统,勾勒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豪华车的技术路线图。

这种尝试的意义超越了单一车型的成败。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像追觅这样的技术型企业入局,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它们可能不会颠覆现有的市场格局,但一定会推动行业向更加智能、更加用户友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追觅SUV最终能否成功,还得等2027年实车上市后才能见分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成功与否,这种跨界尝试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再次谈论豪华车的定义时,可能会发现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能的跨界组合,正在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毕竟,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谁能想到做扫地机器人的公司,有一天真的能让传统豪华车感到压力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