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GT”这两个字母,恐怕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画面,无非是一辆动力澎湃、造型性感、能在高速公路上呼啸几百公里的跑车。所谓“Gran Turismo”,一边享受速度的快感,一边惬意地来场洲际旅行,这气派,这浪漫,这才叫GT的本色。可偏巧,宝马最近把他们家那几台屁股圆鼓鼓、看上去既不像跑车、又不像货车的车型贴上了GT的名头,一时间,车圈江湖风起云涌,争议不断。
有人不服气:“这也配叫GT?”更有人一板一眼地考据:“BMW那是German Touring,把旅行车也往GT缝里塞!”有趣,这些高谈阔论,听上去颇有几分道理。毕竟从字面上看,Touring、Turismo,英文德文不分家,都有旅行的意思。宝马正是抓住了这个语义的小把戏,把GT三个字母贴到自家车型上。但内行人会告诉你:“这话不能全信。”
首先,正统意义上的GT,历史可不短。自上世纪欧洲贵族们开始玩儿上长途公路拉力赛开始,GT逐渐成了速度与舒适齐飞的代名词。想象一下,穿着羊绒大衣、戴着墨镜,身旁坐着尤物,后备箱里躺着一瓶红酒,从巴黎一路狂奔到罗马。GT既得有性能,能够快马加鞭;又要有空间,能带上爱人行李。兼容并包,雅俗共赏。
然而,再看看宝马的“GT”:这车长得可真别致。前脸依旧宝马标志性双肾,但腰线一滑到底,屁股却又不像正经轿车那么立粉,也不像旅行车那样规矩饱满。行李厢那一大坨流线,像是一辆运动鞋后跟,多一分嫌重,少一分又不够独特。坐进去后,空间确实很宽敞,腿能伸直,头顶也敷裕。行李厢开口大,放下两口旅行箱小菜一碟。可是你真拿它去跑山路?动力还算有力,但高重心、大屁股,激情杀弯倒像是龟兔赛跑,踏实归踏实,刺激可打个折。
更妙的是,真正的经典GT车型,人家根本不在乎名头。比如意大利某些百年品牌,造的车一骑绝尘,却鲜见车尾写着大大的“GT”。真功夫还需要打标签吗?正宗GT用的是实力,不靠口号。反观市场上另一些追风赶浪的品牌,喜欢把GT作为摆设,一副贴了GT就多了三分优雅,两分运动的神情。宝马GT诚然也有创新——空间、舒适、实用、溜背造型都糅杂进来,但要说它等同于那个“Gran Turismo”,总觉哪里差点意思。
话说回来,宝马GT到底该算作什么?定位夹缝,多半像是轿车和旅行车的杂交体——兼顾了居家实用和某种运动幻想,却也不得不绕开传统的GT标准。你说它是旅行车吧,这屁股又不像正牌旅行车那么能拉。说是运动轿车?偏又带着居家属性,叫人左右为难。这就像煎个“咸蛋黄奶油蛋挞”,创新结合不少,可真说经典,粉丝却未必买账。
宝马为何如此执着于“GT”之名?或许他们想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把宝马精神从纯粹性能拉回自家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让那些既想要空间又不舍得告别运动梦想的中产买单。有商业头脑,也有逻辑支撑。但这“GT”到底货真价实吗?怕是,宝马自己心里也半明半暗。他们更明白,大多数消费者对GT的理解远没有那么高深复杂,实用耐看、开着舒服,又能在周末小资一把,这就够了。至于车尾那一排GT英文字母,有多少人真的去考究它代表的全部意义?
归根结底,宝马GT是不是GT,似乎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于宝马,是品牌创新,是营销突破;于车迷,是一次标准与传统的博弈;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只要能满足日常用车需求,能装、能跑、还能装点门面,“是不是GT”本身,也许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毕竟,车终归是拿来开的,人生也不是每天都在飙赛道。
车圈的标签游戏,总有人信、总有人笑。真理往往藏在细节。一辆车到底值得不值得称作GT,不过是每个人心头标准的一次自我投射。宝马喊她GT,是情怀,是策略,也是现实。至于真伪,或许只能等时间和每一位司机,给出自己的答案。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