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高端车企本次却没露面,这届成都车展是不是有点“怪风向”?
今年这画风,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明明雨天,人流却热腾腾地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都快踩冒烟了。
车展里人头攒动,堵得堪比三环高峰那会儿。
但一看展位分布,这些熟悉的洋“大佬”怎么连影子都没见着——保时捷、劳斯莱斯、宾利、捷豹路虎、雷克萨斯等等,仿佛一夜之间,卡着点“集体消失”,剩下奔驰宝马奥迪苦撑门面。
去年还有玛莎拉蒂、英菲尼迪,今年直接连念都不念了,仿佛玩消失攻势。
这到底是咋回事?真是经济账不好算?还是市场风向直转弯?
听说一家会展圈里的人怼得直白,说什么前期投入几百万打底——展台搭建、人员差旅,再加上品牌宣发支出,豪车的“排场”追求一高,成本自然蹭蹭地往上窜。钱包都不鼓,参展心思明显也没那么活跃。
但钱的问题只是表。
去年起,这些豪华车在中国市场的走向已经急剧变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给的数据读起来只有一个感觉:跌跌不休。
看保时捷,半年摘下2.1万辆订单,同比一口气跌掉28%,已经是连跌四年。
玛莎拉蒂去年更惨,1209辆的成绩单简直是业内的“冷段子”,同比负增长逼近60%。
想靠车展刷订单的路,已经走不通了,现在参展,惊喜变成了冷遇。
库存的压力,利润的下滑,转化率的断崖式跳水——这些老牌大咖一个个都在水深火热里成长为“展台逃兵”,谁还搁这儿高调刷存在感?
但这边刚消退,另一边的新玩家却“开闸放水”。
劳斯莱斯、兰博基尼那块区域,硬是一夜之间变成了小米、红旗、广汽本田、宁德时代的主场。
主流变了,气氛一下子新鲜起来。
谁能想到,现在来车展追的,竟然都是国产新能源——感觉比“洋气”还高级。
市民李政脱口而出,“祛魅!”,国产车现在才是真正的“未来款”。
他和不少观众一样,眼睛都在小米SU7这种新势力上打转。
外观穷酷,配色大胆,科技下的内饰和性能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小米展台那台纽北限量版SU7,直接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刷出全球量产电动车“王炸圈速”。
啥叫技术溢价?以前都是看品牌logo多闪亮,现在全是低头查一下参数:“咱买的是性能,不是牌子。”
着实是国产新能源把“审美”和“体验”做到极致,让人不禁怀疑自己多年前爱过那一波“进口信仰”只是脑子一热。
小米高层都实话实说——如今消费者更看重智能化体验和个性化的玩法,技术是新一代购车人真正关注的,“品牌溢价”正悄悄让位于“技术溢价”。
其实,最近几年看市场动向,国产品牌更新迭代的速度,别说追,不少时候直接把欧美大牌甩在后面。
红旗这几年高端车型打出一片天,SUV和轿车都能在高端市场跟传统豪华品牌“掰掰腕子”。
比亚迪的“仰望”更别提了,技术创新和设计思路吸引了一大波原本死守进口车的老司机,眼看着高端国产正在渐渐打破老外对这个层级的垄断。
道理很简单,技术到位了,大家自然更愿意掏腰包。
当然,局势虽变,老大的骨子里从来不服输。
像奥迪展台,今年人气蹭蹭地冲到头部。最新电车亮相,不止外观内饰刷了番,智能驾驶还跟国内智能出行巨头Momenta抱团,将飞轮大模型塞进驾驶系统,硬要用“科技范儿”重新定义智能豪华。
蔚来也是,主打新款全家桶,各种展示。
车展负责人说重庆、成都、整个西部的消费者对新品牌接受度本来就高,所以大家更肯在成都首发新物种。
比亚迪也疯狂刷技术,直接把智能驾驶街区搬现场,“天神之眼”演示说得头头是道。
今年预估车展参观人数能爆到80万,这数据就是最有力的KPI:抢占市场和“上新”都得奔着成都来。
至于消费者,不少人越来越佛系,也更加理性。
李政说得挺透彻,“我不在意国产还是进口,只要够喜欢,用得顺就行。”
车型身份、品牌情结,这些浮云,市场本身早从“拜品牌”内卷到“拼啥好用”,大家早就学会了做“精明铁粉”。
归根结底,谁更懂用户,谁更能搞出让人心动的科技,谁就能赢。
今年成都车展,其实没啥谜底,变动就是新的答案。
豪华品牌的退热,是加速跑出来的结果。
现在的国产新能源,已经从“追赶”变成“逆袭”,甚至在高端入场券上都能甩老外几条街。
老牌豪华毕竟有深厚底蕴,也许未来还会翻盘——但此刻,他们也只能接受一个事实:再好的品牌,没技术加持,仅靠名气是没法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小心思。
“祛魅”两个字,说得扎心,但市场选择就是这么赤裸裸。
有人说这是一种去神化——其实呢,说白了就是大众不再盲目跪品牌,学会理性选车了。
车展变革里,我们看到的是市场自我更新的力量。
买什么车,认什么品牌,再也不是单纯靠“加价抢购”定调。
科技到位,体验闪亮,品牌新潮,才有理由把钱包掏出来为梦想充值。
啥叫“越办越高级”?也许成都车展今年的这种混搭风,就是对中国汽车市场走势最直白的回答。
看起来是豪门退场,其实是技术和体验高烧不退。
未来的汽车市场,会不会彻底改头换面?国产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会否彻底收割这块蛋糕?
你怎么看今年豪华车集体缺席,国产新能源“霸屏”的车展盛况?是不是意味着高端车市翻篇了?讨论区等你留言开聊。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