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很多人,驾照都揣在兜里了,可一握上方向盘,心里头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的。
驾校里教练教的那些“看点位”、“对标线”,在真刀真枪的马路上好像总有点不够用。
看着那些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车子在他们手里就像个听话的伙伴,稳当又利索,心里难免犯嘀咕: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咱们不知道的诀窍?
其实还真有。
这些东西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都是人家在路上一点点跑出来、琢磨出来的经验,今天咱们就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先说说开车最基本的感觉,就是脚下的油门和刹车。
老司机嘴里总念叨“油门轻踩,刹车提前”,听着简单,做到位可不容易。
咱们新手开车,习惯盯着前车的屁股,人家一亮刹车灯,咱们也跟着一脚急刹,车里的人往前一栽,坐着特别难受。
老司机不这么干,他的视线放得特别远,不光看前一辆车,还会透过前车的玻璃去看更前面的路况。
比如,老远看到路口红灯亮了,或者前面车流整体速度慢下来了,他不会继续给油冲到跟前再猛踩刹车,而是早早地就把油门松了,让车子自己带着惯性往前滑。
这一招叫“预判性驾驶”,好处太多了。
首先,省油,根据统计,养成这个习惯在市区里开,百公里能省下一两升油,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次,车子开得平稳,车上的家人朋友坐着舒服。
最关键的是安全,因为你给自己留出了更多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就算前面突然窜出个行人或者电动车,你也能从容应对,而不是手忙脚乱地一脚踩死。
还有就是晚上开车,最烦的就是对面来的车开着个远光灯,晃得人眼前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见。
这时候可千万别赌气,也打开远光灯对着照,那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正确的做法是,眼睛别去瞪着那个刺眼的大灯,把视线稍微往右边挪一点,盯着自己车道右侧的白线或者马路边,用眼睛的余光感知路况。
同时脚下要稍微收点油,放慢速度。
这样既能保证自己不偏离车道,又能避免瞬间“失明”带来的危险。
等那辆车过去了,你的视线马上就能恢复。
下雨天也是个考验。
两个后视镜挂满了水珠,跟蒙了层纱似的,后边什么情况根本看不清,变道的时候心里特别没底。
买专用的防雨喷剂吧,一瓶也不便宜,效果还时好时坏。
其实有个不花钱的土办法特别好用,就是用牙膏。
找块干布,挤点牙膏在上面,均匀地涂在后视镜的镜面上,等个一两分钟,牙膏干了,再用另一块干净的布把这层白色的粉末擦干净。
你再看看,镜面亮得跟新的一样,而且雨水落上去会迅速凝结成水流滑下去,根本挂不住,视野一下就清晰了。
这原理其实就是牙膏里的研磨剂和表面活性剂在镜面上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改变了水的张力。
咱们再聊聊一些爱护车子的小习惯,这些习惯平时看不出什么,但天长日久,能让你的车少出毛病,多开好几年。
比如说停车。
很多人停车,车头往里一扎,方向盘歪着就熄火走人了。
这个习惯非常不好。
你想想,方向盘歪着,车轮就不是正的,整个转向系统和悬挂都一直较着劲,长时间这样,转向拉杆、球头这些部件就容易出问题,时间长了车子可能就会跑偏。
而且,轮胎的侧壁也一直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会加速老化,增加爆胎的风险。
所以,每次停好车,下车前多看一眼,把方向盘回正,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能省下不少未来的修理费。
还有加油的事儿。
很多人非得等到油表灯亮了,才急急忙忙去找加油站。
尤其是开老车的朋友,这个习惯得改改。
汽车的油泵是装在油箱里的,它工作的时候会发热,需要靠汽油给它降温。
如果你总等油箱快空了才去加,油泵就会大面积地露在空气里,散热不好,尤其是在夏天,很容易因为温度过高而烧坏。
换个油泵,连工带料少说也得好几百。
所以,看到油表指针到四分之一左右的位置,就该去加油了,让油泵一直能“泡”在油里,对它是个很好的保护。
冬天启动车也是个学问。
以前的老观念是原地热车,大冬天里发动车子,在楼下等个五分钟十分钟,等水温上来了再走。
现在咱们的家用车,发动机技术已经很先进了,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不仅费油,产生的积碳还特别多,对发动机反而不好。
正确的做法是,冷车启动后,原地怠速个三十秒到一分钟,让机油能循环到发动机的各个角落,然后就可以挂挡慢速行驶了。
只要你不大脚踩油门,让转速保持在两千转以下,慢慢开上一两公里,水温自然就上来了。
这叫“动态热车”,比原地傻等对车更好。
车子开在路上,有时候会给你一些“信号”,就看你懂不懂。
比如,你开着车,感觉方向盘有点轻微的抖动,尤其是在时速八九十公里的时候最明显,速度再快点或者慢点又不抖了。
这时候别大意,很可能是车轮的动平衡出问题了。
简单说,就是轮胎和轮毂的重量分布不均匀,高速转起来就会发抖。
这事儿不大,但会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会加速轮胎和悬挂的磨损。
去修理店花几十块钱给四个轮子做个动平衡,问题立马解决。
再比如,你踩刹车的时候,感觉脚感明显变软了,要踩得很深才有刹车力。
这可是个危险信号,很可能是刹车系统里进了空气或者刹车油有泄漏。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试着快速连续地猛踩几脚刹车,有时候能暂时恢复一些制动力,让你把车安全地开到路边。
但这只是应急,之后必须马上去检查,刹车可不是闹着玩的。
最后,还有一些不起眼但很实用的小技巧。
比如倒车入库,总怕轮毂蹭到马路牙子,可以在倒车前,手动把右侧的后视镜角度往下调一点,直到能看清右后轮和地面的情况,这样就能精准地控制距离,避免心疼的刮蹭。
还有,变道的时候,光看后视镜是不够的,因为车身侧后方有个B柱盲区。
最稳妥的办法,是在打转向灯后,快速地扭头往侧后方瞄一眼,也就一瞬间的事,但能确保盲区里没有车,大大提高变道的安全性。
这些经验,都是无数司机用时间和里程换来的宝贵财富,它们的核心就一点:对车细心,对路敬畏。
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你把它当伙伴一样去了解、去爱护,它也一定能平平安安地把你送到每一个目的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