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X7 G67路测首曝,双肾格栅冲击眼球

崩盘还是惊喜?宝马新X7 G67路测首曝,双肾格栅冲击眼球

01 上周我们编辑部在朋友圈刚刷到那条路测谍照,说实话,大部分同事的第一反应都是:双肾到底还能多大啊。这年头,宝马的新车比拼大嘴尺寸已经成了圈里的梗,好像谁家前脸不够“霸气”,都不好意思上牌。不过,眼睛来回瞄几次后,“惊艳”还是谈不上。只能说,还行吧。

视频里的新X7原型车,包裹得严严实实,看细节有点麻烦。最突出的,还是门把手的位置。好家伙,直接藏到腰线里了。简单讲,这设计跟之前Skytop还有Speedtop的那些概念车挺像的。前排把手一体化,就像把门拉手和车身缝隙合并在了一条线,估计以后在X5(G65)也得这么搞了。要我说,这种设计挺有意思,但见怪不怪。小时候玩乐高,卡扣藏起来也是一绝,翻译一下就是,大家都在往“隐形”风格凑。

02 车身侧面最看得出来的,还是那个小型导流翼片。理论上这东西是用来优化空气动力学。幻想一下,开高速的时候风阻小点,油耗能低点。实际效果呢?只能说,也能有一丢丢提升。记得前两年宝马在Vision Neue Klasse X的概念车上第一次用,也是为风阻这点小事煞费苦心。反正,厂家天天宣传“创新”,但真正让人省油那种变革,大家还是盼着能有点突破吧。

有朋友私信问我:这些“黑科技”到底省多少油?打个比方,这些导流片就像你骑自行车,前面装个挡风板。理论上风能削点,腿能省点力。但你真去健身房测,会发现区别其实没那么大。日常多数人根本体会不到。

03 前脸大灯部分,看谍照照片很明显是临时装配的。光源没对齐,日间行车灯和主灯混在一起,有点乱。一开始我寻思,应该是测试期暂时懒得搞细分。宝马近期不是一直在试新的灯组设计嘛。新款7系(G70)那种DRL(白天行车灯)独立上移,分层很明显,估计第二代X7也会用类似思路。分开看,白天晚上光线更清楚,不容易搞混。

有一次修灯泡,朋友吐槽:“这些复杂分层,换灯成本都快赶上保险了。”我只能回他一句,谁让咱们买的不是“老捷达”呢。高端车设计越来越复杂,修起来就越来越伤钱包。

顺便甩个业内冷门知识。灯光现在已经不只是造型和照明,还牵涉到新GB 9743-2024《轿车轮胎》标准里的前向可视性要求。简单讲,白天也得保证行车辨识度。车企玩灯都是为了合规,不全是炫技。

04 说到双肾格栅。这算宝马最标志性的一环了。这几年,尺寸是一年比一年大。看视频里这原型车,格栅真的巨大。但这个“巨大”,我得提醒大家一句:伪装材料包裹起来,其实视觉会有夸张。实际上尺寸到底比现款大多少?暂时没人能精确说清楚。大家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穿了秋衣”的脸。等明年实车亮相,估计又要引发“还原大比拼”。有网友调侃过:“这下可以挂个烧烤炉了。”

宝马这套路,说人话就是,卖旗舰车型就得摆出旗舰的气场。像丰田那种低调稳健路线,到了旗舰级别,前脸也不敢太收敛。品牌都明白,市场太卷,不“拉风”不行。

有意思的是,新款渲染图已经满天飞。大家自己评评,审美见仁见智,有人爱大嘴,有人还怀念上世纪的“小巧鼻孔”。反正新生代车主,已经习惯用“格栅大小”评高级了。有点像手机屏幕,一代比一代大,最后都快变平板了。

05 说回市场审查。宝马最近新车的战略调整很明显。官方确认这个项目其实挺晚的,要到2025年5月才定案。前面传来传去,啥都不明朗。我在业界待这么多年,啥情况都见过。有时候媒体先爆,厂家装傻。等车迷议论得差不多了,才慢慢浮出水面。其实都是套路。

有的新人以为路测谍照都是偶然,被“无心之人”拍到。我只能说,这事儿里眉毛胡子都是算好的。爆料其实是宣传的一种。好看不好看,其实厂家最清楚。

最好玩的,是车主群里新一轮吐槽。有人已经开始研究,格栅多大能挂多少车牌。也有人在盘算,门把手藏腰线,会不会冬天手冻得麻麻的。从设计师想法到一线用车体验,怎么说,每一次新车进化,都是技术和市场妥协的结果。

06 最后补一刀。有种流行说法——“造型越新,车越难修”。我见过太多“反人类”设计了。门把手太隐蔽,修的时候拆半天。导流翼片一磕就掉,修复一大堆开销。大灯分层,再智能也逃不过进水或者灯珠罢工。关键点:外观够炫,用起来费心。宝马新X7 G67这波,其实就是拼“视觉奇观”和“用车落地”的角力。喜欢的就等明年实车,有钱的,准备好修理费用。我们编辑部自己的建议,买车还是先摸再谈设计。纸面上的漂亮,过日子时候还得考虑修理工的感受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