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日本汽车以其可靠、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凭借其生产的汽车赢得了众多欧美汽车无法企及的信赖,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并非所有日本汽车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有些汽车仓促上市,有些设计拙劣,还有一些汽车让车主们烦恼不已,而实际行驶里程却不如预期。看着这些汽车一次又一次地被送进维修厂,我发现这些日本汽车的制造工艺根本就不符合它们的本意。
日产探路者(2000 年代中期车型)
日产探路者(Pathfinder)曾以坚固耐用和实用性著称,但到了21世纪初,它却遭遇了SUV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故障之一。这些车型的散热器设计经常导致冷却液泄漏到变速箱冷却管路中,污染变速箱油液并损坏变速箱。这不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维修费用高昂,有时甚至超过了SUV本身的价值。那些期待一辆可靠的家用车或越野伴侣的车主,常常会发现自己毫无征兆地被困在路边。作为一名机械师,目睹探路者遭遇灾难性的变速箱故障已是司空见惯。
丰田凯美瑞(21 世纪初 V6 车型)
凯美瑞一直是丰田的金字招牌,象征着经久不衰。然而,21世纪初的V6车型却因油泥问题而饱受诟病。如果车主漏换机油或稍稍延长换油时间,发动机就容易积聚厚厚的油泥,堵塞油道,导致轴承缺油。许多车主认为,凯美瑞可以像其他丰田车一样,只需进行少量维护即可,但凯美瑞的V6发动机却让他们吃尽苦头。维修通常意味着更换整台发动机。对于技师来说,看到一辆挂着丰田标志的汽车因为一个看似可以避免的设计缺陷而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沮丧。
马自达CX 7
马自达CX 7承诺凭借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带来动感十足的跨界体验。理论上,它看起来令人兴奋。但实际上,它是有史以来最不耐用的日系跨界车之一。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正时链条过早拉长,许多发动机行驶不到10万英里就出现故障。即使保养得当,它们也容易出现昂贵的故障。技师们都不愿看到CX 7进厂,因为维修通常很费劲,而且车主通常对高昂的费用感到措手不及。这本应是马自达在SUV市场的突破,却成了一个警示故事。
斯巴鲁 WRX(21 世纪初车型)
斯巴鲁WRX以其拉力赛底蕴、涡轮增压动力和全轮驱动能力而闻名。车迷们对它爱不释手,但21世纪初的版本却在维修界臭名昭著。气缸盖垫片故障、变速箱易损以及涡轮增压器问题使它们成为维修店的常客。许多车主拼命改装他们的WRX,并对其进行猛烈驾驶,但这只会放大它们的弱点。对于机械师来说,WRX是一把双刃剑:在车况良好时驾驶乐趣十足,但一旦问题堆积如山,维护起来却令人沮丧。尽管拥有众多狂热追随者,但这些车根本无法承受经常遭受的诟病,其可靠性记录也依然参差不齐。
三菱 Eclipse(第三代)
三菱Eclipse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改装界的“英雄”而声名鹊起,但到了21世纪初第三代车型问世时,它已今非昔比。车身设计更重,运动感不足,发动机和变速箱也显得脆弱。许多车辆都存在制造质量差、电气系统故障和传动系统故障等问题。技师们看到无数Eclipse在出厂时都存在变速箱打滑和气缸盖垫片爆裂的问题。对于那些被其时尚外观或电影场景吸引的买家来说,拥有它后的现实往往令人痛心不已。曾经备受追捧的Eclipse如今却成了一个品牌迷失方向的警示性案例。
本田奥德赛(21 世纪初车型)
本田小型货车本应是人们可以信赖的家用车,用上十年甚至更久,但21世纪初,奥德赛却因变速箱故障而声名狼藉。这些货车通常行驶不到10万英里就需要大修,给家庭带来高昂的维修费用。更换变速箱并不便宜,即使更换变速箱,有时也会再次出现故障。机械师们看到一连串沮丧的家长们,他们原本以为奥德赛能配得上本田的声誉,结果却震惊地发现它竟然如此不可靠。对许多人来说,这损害了该品牌坚不可摧的形象。
日产 Altima(2007–2012 款)
日产Altima本应是中型轿车市场的稳妥之选,但这些年来却饱受两大问题的困扰:脆弱的无级变速箱和高烧机油的发动机。CVT变速箱经常突然失灵,更换成本极高;而机油消耗问题则悄无声息地摧毁了那些没有意识到必须经常加油的驾驶员的发动机。机械师们看到无数辆Altima因发动机卡住或变速箱打滑而被拖走,车主们不禁疑惑,一款基础款家用轿车的设计怎么会如此糟糕。
铃木维罗纳
铃木试图凭借维罗纳打入中型轿车市场,却最终沦为日本历史上最令人遗忘的车型之一。它动力不足,技术陈旧,而且可靠性普遍存在问题。更糟糕的是,零件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即使是简单的维修也成了一场噩梦。机械师们之所以不愿修理维罗纳,并非因为工作量大,而是因为寻找替换零件实在令人抓狂。当维修费用超过车辆微薄的价值时,大多数车主最终放弃了维修。如今,几乎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它的存在,这或许才是最好的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