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未退,车市却先起了风暴。10月的新能源市场像极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而理想汽车,正站在这场价格战的风口浪尖上。
就在上周,理想官方宣布旗下L系列车型全线官降,幅度之大堪称史无前例。L6优惠3.3万元,L7与L8直接让利4万元,旗舰L9更是高达4.5万元。而旗舰MPV理想MEGA,也首次给出1.2万元的限时优惠。这样的调整,几乎让理想所有在售车型的价格体系被彻底打乱。
在曾经的“理想时代”,优惠两个字是不存在的。理想的价格稳得像一面墙,消费者即便是加价提车也乐此不疲。但如今,连旗舰L9都主动降价,这种信号无疑说明,理想的“神话”正在松动。
一场来得太快的价格风暴
理想的价格体系一直是新势力中最稳固的。它主打家庭用户,以“奶爸车”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中找到了独特生存空间。L7、L8、L9的产品逻辑清晰、配置统一、价格差异合理,让理想汽车连续两年稳坐新势力销量冠军。
但进入2025年,这个曾经的“造车优等生”似乎被现实狠狠击中。销量连续四个月下滑,库存压力不断攀升。据业内人士透露,理想在9月份的交付量仅为2.3万辆,与巅峰时期的4万辆相比,几乎腰斩。
10月23日上海街头,一辆理想MEGA起火的视频再次登上热搜。尽管理想第一时间回应并召回,但消费者信心的流失,却不是一场公关能立刻挽回的。
从领跑者到价格求生者
理想不是第一个降价的新势力,但它的降价,却被认为是最“有分量”的一次。原因很简单:理想的用户群体忠诚度极高,他们对品牌的信任远超其他品牌。而当连理想都开始“求销量”,整个行业的价格体系必然震荡。
此次调整后,L6入门价格直接跌破22万元,而L9的落地价甚至比不少豪华品牌中型SUV还低。这种定价意味着,理想已经从“高端家用新能源”走向了“性价比竞争”路线。
理想创始人李想曾多次强调,理想不会打价格战。然而现实让他不得不面对——在华为问界、小米SU7、极氪001的围攻下,理想的“家庭豪车”定位已不再独特。市场变了,用户也在变。
股价进入“黑暗时刻”
比价格更令人担忧的,是理想汽车的股价表现。10月以来,理想在港股和美股的市值双双蒸发超过30%,股价跌至近两年新低。投资者的担忧在于:理想似乎正在失去增长动力。
理想2023年销量37.6万辆,2024年攀升至50万辆,看似辉煌,但增长率从182%骤降至33%。面对2025年更激烈的竞争格局,这家年轻的车企必须重新证明自己。
业内专家认为,理想的最大问题在于“产品迭代太慢、价格反应太迟”。在华为、小米这样的新势力推陈出新、体验升级迅速时,理想依然在L系列上不断微调,而真正的创新却未见踪影。
能否涅槃重生?
不过,也不能忽视理想在智能驾驶和空间舒适性上的优势。其L系列依然在中高端家庭市场有着极强吸引力。尤其是经过大幅优惠后,L8、L9的性价比直逼极氪001和问界M9,或许能短期内提振销量。
但长期来看,理想必须回答一个关键问题:除了“家用”和“大空间”,它还能拿出什么?如果没有新的产品定义或技术突破,降价只能换来一时的销量回暖,而无法支撑一个品牌的未来。
这个冬天,理想汽车确实进入了最寒冷的时刻。但或许,正如李想自己所说——“每个企业都会经历黑暗时刻,关键在于有没有勇气走出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