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斯克举着焊枪站在得州奥斯汀锂精炼厂的工地里笑的时候,没人怀疑特斯拉正在悄悄改写供应链的棋盘——这盘棋里,中国零部件的位置正在被慢慢挪开。
路透社援引《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上周五有个大新闻:特斯拉已经要求美国工厂的供应商,把所有中国产零部件全换成非中国的。知情人说,马斯克的团队和供应商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替换,目标是未来一到两年内彻底清零。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不复杂,中美贸易争端里关税来回变,特斯拉的高管们天天为定价的事头疼——路透社4月就报道过,两年里特斯拉一直在增加美国工厂的北美本土采购比例,就是怕关税突然涨。
更直观的是销量数据,2025年10月中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产电动车卖了61497辆,同比掉了9.9%,刚好把9月2.8%的增长给抹没了;上海工厂的Model 3和Model Y产量(含出口)比9月暴跌32.3%。
这可不是巧合,2025年以来中美关系紧巴巴的,车企高管们天天像坐过山车,一会儿担心稀土不够,一会儿怕芯片断货,慢慢都开始琢磨:是不是得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毕竟中国可是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老大哥。
就在这周,通用汽车也给几千家供应商发了通知,要求供应链里不能有中国产零部件,有的供应商还被定了2027年的 deadline——其实从2025年春天开始,因为贸易局势变紧张,这事儿就已经加速了。
特斯拉的调整早有苗头,2025年一季度报告里就说,美国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用的是100%本土生产的电池包,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的产能突破是关键;马斯克还强调,公司在搞垂直整合降低风险,得州的锂精炼厂和正极材料工厂马上就要投产了。
可脱离中国供应链哪有那么容易?美国汽车与设备制造商协会的科林·肖说,中国在照明、电子、模具这些领域做了二三十年,短期内根本没法代替。之前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的时候,就因为本土电池产能不够,不得不从中国买正极材料。
要说背后的推手,美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得占大头。规定里说,含中国产电池组件的电动车不能拿7500美元税收抵免,这直接戳中了车企的成本痛点。可这政策也有连锁反应,美国一季度电动车销量就涨了3.3%,渗透率还不到8%,消费者买车反而更贵了。
有意思的是,上海工厂还是特斯拉全球布局里的关键棋子。11月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上海工厂出口超3.5万辆,创了两年新高,95%的本土化率还是行业标杆。中国生产供全球,美国生产本土化,这种双重策略,说不定就是特斯拉平衡各方压力的现实选择。
其实特斯拉的算盘打得很清楚,一边用上海工厂的高本土化率和出口能力赚全球的钱,一边用美国工厂的本土供应链拿补贴、避关税。可就算这样,要彻底离开中国供应链还是难——比如Cybertruck的正极材料,不还是得从中国买?科林·肖说得对,中国的供应链深耕二三十年,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看看现在的情况,特斯拉一边在得州建锂厂,一边让上海工厂加大出口,这种“两边下注”的玩法,既能应对美国的补贴政策,又能利用中国的供应链优势,说不定就是当下最聪明的选择。毕竟做生意嘛,还是得现实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