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豪车常见,年轻人贷款撑面子,老板偏爱家用车

一说起中国大街上的车,见怪不怪的景象实在太多——奔驰、宝马,排队洗个车都得刷卡预约;豪车标志blingbling,一看司机,往往是年轻小哥低头看贷款APP,脸上一本正经地数着每个月该扣的钱,可还不是得硬撑笑脸,在朋友圈配个“大奔车标照”,捏出面无表情地发出去,底下朋友齐齐点赞,都羡慕得流口水,但内心只有自己懂:账单压得喘不过气。

而写字楼门口、豪宅小区,真正的“高玩”进出,总开着凯美瑞、雅阁这类二十多万的普通合资车,好像压根不知道什么叫“炫耀”。这反差,简直比电视剧剧情还要拧巴——穷拼面子,富图安稳。这个现象,大家有没有敏锐地捕捉过?或许你会问,难道这个社会的“面子”真比马力还重要?

要说买车,中国人到底图啥?性能?配置?安全?其实这些都重要,但说“面子压倒一切”,一点也不夸张。每次下班,地下车库里一串串BBA灯光齐亮,回头率直接拉满。开在路上,遇到个熟人,点头寒暄,心里还不偷着美滋滋的?可如果你问问月薪六千的小职员,明知道十几万的国产新能源性能甩宝马、奥迪老几条街了,还是要咬牙贷款上个“带标”的,图啥?说到底,外界的眼光太有魔法了。这是现实,也是挣扎。

大街豪车常见,年轻人贷款撑面子,老板偏爱家用车-有驾

多少人把“有车有房”当作人生成就的标配,尤其车早变成“身份名片”——不像工牌那样藏着掖着,车标大大咧咧地顶在前脸上。朋友圈晒照片,配文不在话下,那自豪劲儿,只有自己才尝得出是甜还是苦。咱们老祖宗讲究“面子”,到了今天,这基因放大得淋漓尽致。身边的小老板也好、普通上班族也罢,有时候出门谈生意,宁可砸锅卖铁也要开辆闪亮点的,生意场上吃亏的不只是谈判,更多时候,是你进门那一下的气场——开着比亚迪的,客户分分钟冷脸;开着宝马,立马多出20分自信。你说荒不荒谬?可惜这还真的就是现实。

然而,镜头再一转,真正“玩得开”的那群人呢?你看得见的大佬、老板娘、投资顾问……都爱三五年如一日地开着乖乖的凯美瑞、ES,或者一辆看起来朴素得犯困的SUV。这些人会不知道豪车的诱惑吗?跟你开宝马的快感比,他们买的起保时捷、法拉利,甚至两三辆轮着开都不心疼。但他们不理会那点表面风光。有钱人精明着呢,知道一辆车的本质不是赛车,而是工具,是消耗品。

你说,买辆S级,三年后贬值掉一大半,看着都肉疼;普通家轿残值高,想换就换,想卖就卖,保险、保养也没多大负担。有的老板,从来不让自己为车“操心”,他们操心时间、精力、投资回报。出门办事讲究效率,不愿为了修车、保养费心,哪怕是豪华车出了点小问题也懒得碰,直接交给司机处理就好,自己只管躲在后座发信息、打电话。

再一点,豪车惹眼,总是有人“惦记”——保险、保养、被蹭了修车、甚至在某些“寸土寸金”的小区,豪车停在角落里,生怕磕个碰个,晚上都睡不安稳。哪个成功企业家、投资人有时间天天跟物业、交警、维修厂打交道?反倒是一辆不怎么招摇的凯美瑞、ES,把钱该花的地方花在见效的领域,比如投项目、做资产配置、孩子教育、家庭旅行……说真的,开豪车的享受,还比得上资产稳妥增值带来的那点安全感吗?

数据是不会骗人。去年有个榜单显示,宝马5系、奔驰E级的三年保值率还不到一半,反观凯美瑞、雅阁这种代步神车,老得快快的,但市场收车时照抢不误——残值能顶到六七成。谁家老板会拿几十万纯粹买“折旧”?

再深挖下去,豪车圈真的比你想象“门道”要多。买车时的套路是常事:“限量供应”“独家福利”,可一查,全是商家的精心包装。要真出了问题才知道老外的零部件价格真是“喜提新车”的架势。随便换个大灯,买杯咖啡的钱全搭进去了;日常保养,比普通家庭用车贵两三倍不止。这两年,“零整比”成了车友圈的热词,意思就是说,你全车一共多少钱,换件得多少钱,分分钟一半搭进去了。

大街豪车常见,年轻人贷款撑面子,老板偏爱家用车-有驾

再说二手车市场,看似透明,里面腌臜事一箩筐。豪车出手老难了,买家对改装、配置、车主背景芝麻绿豆一样挑剔,车主本人最好“人设清楚”、照片能搜,朋友圈无黑历史,这不是段子,是真事。有车商就偏爱老板型、公司职员开的车车,不为别的,就信这些人用车细致、爱护车子——这层圈子的硬门槛,也是“吃人不吐骨头”,没点资本、背景,壳都垮了。

大街豪车常见,年轻人贷款撑面子,老板偏爱家用车-有驾

再说“豪车聚会”,朋友圈里炫的不只是车,更是圈层。你有车,未必有资格进那个饭局。同价位新能源,多么智能,其实你进不了那个“连根号都递暗号”的小圈子。外人只羡慕排场,却不知“品牌”之外,真正焦虑的是小白被套路、被压价、被保险条款绑得死死。明眼人倒愿意买辆朴实的家轿省点心,每一分钱花得明明白白。说到底,豪车的意义,是门票、符号、筹码,可幸福的人生,从来不是靠外在包装撑起来的。

大街豪车常见,年轻人贷款撑面子,老板偏爱家用车-有驾

买车怎么选?这是个让很多年轻人半夜失眠的问题。朋友圈里秀标、晒图、拼配置,好像谁花的钱多谁就更“赢”。可实际用车体验才是王道。你家三口人,俩要接娃放学;爸妈偶尔出门办事坐你车,实际场景摆在那里。你就为了朋友一句“有排面”甘愿背三五年贷款?买车的时候觉得是“走向社会的仪式感”,三年后你再看看账单、保养维修,再问问当初的自己,到底值不值?

一个现实是,现在市面上的国产新能源,技术一年一升级,油耗、空间、智能化都在提升,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你非得硬着头皮贷款买BBA,除了朋友圈给你点赞,真的赚到什么了吗?更别说,一旦出问题,贬值堪比AI降价,比的是谁敢亏得起。

可话说回来,买豪车又有啥错?人各有志,喜欢哪台开哪台,这才是真理。自家的钱包,自己说了算。一味攀比、盲目追潮,最终苦的还是钱包和生活质量。想要什么车,得问问自己心里的答案,别把所有选择权交给外人的一句话;别让自己活得太累,明明已经不舒服,还得做出“我可幸福了”的假象,何苦?

当下,买车理念的风向确实改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看重理性、舒适、自由,反倒对那些表面的“排场”兴趣寡淡。毕竟,开得起豪车的未必真有钱,养得起车、用得踏实,心态平和,才是人生赢家。

到这儿再和大家唠一句。我一直觉得,幸福感这回事,真和车没啥必然关系。一个人活得自在、有安全感,“开啥车”纯属生活的配角,“怎么生活”才是主角。不是谁的目光,谁的点赞,能决定你的选择;是自己愿意怎么活,每天都觉得值。

你呢?你觉得,花大价钱买“面子”的车,到底值不值?还是说,心安理得地开台普通车,过自己的日子,更爽呢?欢迎大家留言聊聊,咱们一块儿侃一侃真实的车圈人生!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