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威马这个品牌,真的是让我又爱又恨,话说这家电动车公司,从2015年起步,真的是一路坎坷啊,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你知道吧,沈晖这个人,原本是吉利的高管,跳槽出来自己干,带着那股子“我一定要搞出点名堂”的劲头,直接拉起了威马。
总部设在上海,专注于做电动车,起步还挺快的,第一款车EX5一出来,哇,续航四百多公里,还带点智能配置,挺有范儿的。你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这种潮流感车型,价格又能接受,确实挺吸引人的。
«——【•威马的崛起,像极了童话故事•】——»
我记得当年,沈晖到处找投资,什么腾讯、百度这些大公司都投了钱,简直像明星一样吸引眼球。第一轮融资就几亿,主要用在温州那个超级大的工厂,花了整整67亿打造了先进的生产线。
那阵子我朋友说,威马简直像开了挂一样,员工一下子招了上千人,搞研发、电池、车联网,全面铺开。2018年那会,EX5正式上市,15万左右的价格,哇塞,瞄准的可是普通老百姓,想想那会的市场环境,确实很有冲劲。
销售数字也不错,2019年单款就卖了1.69万台,在新势力里算是排前头的了。那时候,威马的热度可是爆棚的,行业里都说,这个品牌未来潜力无限。
«——【•融资狂潮,像是打了鸡血•】——»
你知道嘛,从2015年一直到2021年,威马一共融资了410亿人民币,简直就是个融资狂魔。这些钱大部分用在扩张和营销上,温州那个超级大的工厂,年产能目标都瞄准了20万台。沈晖还在车展上吹牛,说要干翻特斯拉,话说得那叫一个豪气。
除了EX5,还上线了一些新车型,比如E5和EX6,宣传空间大续航长,感觉是要做“特斯拉杀手”。研发中心设在北京,每年烧掉5亿搞自动驾驶,设备还从德国进口,自动化水平相当高。
那阵子,市值一度炒到几百亿,沈晖也算是行业里的明星了,供应商蜂拥而至,零部件链条拉得长长的,真的是一副“我可以统治电动车界”的架势。
«——【•风云突变,市场变天•】——»
可是啊,事情没有一直顺风顺水。2020年以后,比亚迪、小米什么的猛然杀入这个市场,价格战打得那是火热,威马的优势逐渐被蚕食掉。更糟糕的是,威马的车机系统卡顿、续航衰减,用户吐槽不断,销量也开始掉头。
有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抱怨车子开了没几个月就出问题的,真的是让人心塞。到2022年,威马全年卖不到3万台,库存堆得像山一样,资金链也开始紧绷。每年亏损50多亿,一辆车赔掉6万块,那还不算其他隐性成本。
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上,供应商拖账12个月,员工工资发不出,哎呀,这日子真是难过得很。
我还记得,沈晖那会儿还领着12亿年薪,占公司营收的三分之一,住在上海的豪宅里,喝着名酒,生活那叫一个奢侈。还用股权质押套现,家属早就把户口迁到美国,早早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你说这套路,跟贾跃亭一模一样,都是那种“我走我套路”的节奏。
«——【•像极了贾跃亭的悲剧•】——»
说起来,威马和贾跃亭的FF,真的是有点像双胞胎兄弟,都是靠着“颠覆电动车”的梦想一开始的。贾当年在2014年搞FF,吸了几百亿投资,宣传自己能造出超级牛X的电动车,结果交付寥寥,亏得一塌糊涂。
沈晖也是一样,融资烧光,车子没什么新意,产品也没什么突破,等于说是一场空。贾家属移民美国,买豪宅,沈晖也早就准备好跑路方案。你看啊,沈晖的豪宅曝光在纽约,脸上那股子“我就是要拼出个天下”的劲头,实际上早就埋了坑。
«——【•破产边缘的威马,像极了乐视的悲剧•】——»
到2023年,威马的债务已经滚到200亿,银行、供应商、债主都在等着收钱。工厂停摆,4S店都关门了,车主修车都找不到地方,很多人还在抱怨售后难搞。沈晖那会儿还发帖说要去慕尼黑车展转纽约出差,之后就人间蒸发了,难不成真是跑路了?
公司说他还在海外工作,但有内幕消息说,他其实早就跑路了。法院开始重整,资产评估都几乎没有价值,供应商讨债上门,欠了17亿,场面一度非常混乱。威马虽然否认破产,但实际上烂摊子已经甩给债权人了,就像贾跃亭当年扔下乐视一地鸡毛一样。
«——【•贾跃亭和沈晖的套路,像极了“低调”高调的双面•】——»
我一直觉得,这两个家伙,简直就是娱乐圈的“低调高调大师”。贾跃亭在美置业、乐视上市时,表现得那叫一个高调,结果最后股价崩了,债务堆成山。而沈晖也是一样,表面风光,背后早就埋了雷。贾的FF,海外续命,股价崩盘,沈晖的威马,重整失败,销量惨淡。
两人都用“圈钱、甩锅、海外藏身”的套路,真的是让人看得直摇头。
【未来?还是个迷】
到了2025年,威马还算是拼命想复苏,APP重新上线,远程钥匙、蓝牙车控都能用,行业也说这算是个好消息,可实际上,市场已经被比亚迪、蔚来、小理这些品牌抢得差不多了。温州那个大工厂还关着门,设备闲置,像个废墟。
海外市场的中国车,虽然开始崛起,但威马想翻身,难度大得吓人。沈晖的人影已经几乎看不到了,贾跃亭的FF还在亏,2025年推的FX车型,销量连个20都没有,真的是“惨不忍睹”。
资本市场的游戏,谁都清楚,像他们这种套路,丢了烂摊子,想翻盘,难上加难。
我觉得,威马这次的教训还挺深刻的。别的牌子别光靠融资吹牛,产品跟不上,迟早会崩。烧钱、欠薪、拖欠供应商的钱,最后都变成了烂账。投资者也别迷信什么“创始人光环”,看现金流和销量才是硬道理。车主买车,还是要挑靠谱的品牌,别盯着资本宠儿去赌命。
未来的路还长,想看翔飞能不能兑现承诺,宝能还能不能撑得住,真心希望行业能多点踏实干活的企业,少点这种“空中楼阁”。
你说,这样的新能源赛道,真的是个“拼命三郎”的战场啊。威马的故事,给所有新势力们上了一课:光靠融资吹牛,早晚会崩盘。踏实做产品,才是真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