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新卡罗拉,真的是跟以前大不一样。上个月我去车展看那车,一摆在那就让人忽然间多了点期待感。真没想到,十几年的车,突然能换个大变化。那封闭式格栅设计,跟电动车似的,灯带直接雷达一样贯穿前脸,纯电感爆棚,其实我一开始还沉迷于那外形的变化,心想,这新款一定贵得离谱吧。谁知道,工作人员说,车体变长了,轴距拉到2750mm,坐在后排居然还不用弓着腰。问他:平时后排长途坐得惯吗?他说:腿都能直了,后备箱还能塞下四个28寸行李箱。我心里暗想:这车后排空间应该不错了啊。
但最把我吸引的,是它换了新发动机。旧款1.2T确实肉得不行,起步提速慢,油耗还高。新款直接换成2.0L自吸,功率估计比轩逸1.6L高出一大截(样本少,估算吧,我觉得可能多出30%以上)。动力够用得不行,休旅、上下班都轻轻松松,还得了一点省油的标签吧。那混动版油耗才4升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还没细想过),相比之下燃油版更便宜,保养也简单。你要说油耗,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看,油耗比起合资的1.5T确实有优势,尤其是在这个疯涨的背景下。
说到对比,我就想起旁边的朗逸。用的1.5L+6AT,动力跟个乌龟一样,一点都不鲜活。油耗还高得吓人,我一个朋友买的那车,百公里油耗跑到7.5升——估算(体感+样本少)。而卡罗拉新款,油耗能做到4到5升(估算,别打我,都是体感)真是个不错的提升。其实我一直琢磨,这平台老平台,宽度也就不到1米8(这点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原来没注意是老平台),空间表现还算可以。8万块左右版本,能打个折扣,估计就有人愿意尝试了。
你们猜,为什么丰田敢用2.0自吸?是不是打算靠这个重新夺回市场?我觉得这个思路挺有意思——其实我曾经想过,传统大排量自吸车,临门一脚的终极优势,还是在于它的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保养省心,还能适应多种加油场景。反正我身边的修理工说:自吸车,出故障率其实比涡轮低,成本控制也更好。有点像老兵一样,走十年不出问题。可问题是,燃油车门槛降低后,还是要看价格和空间,或者油耗。
这让我想了一个问题:8万到10万这个价格区间,能不能真正吸引到消费者?我觉得还真得看定位。你看,十万起,销量会更高——这是我对市场的猜测(不太确定)。可如果车变得便宜点,空间大点,配个标配2.0可能会有一定市场。经销商说,新款九月底上市,正赶上年中促销季。这个档期还能不巧合地促进销量?其实我更在意一点:现在买燃油车的人,究竟还有多大比例?我的感觉是,很多人还是嫌麻烦,买车还是为了省心。你要是价格合理,空间够大,养起来又不费劲,不知道是不是还有遗留客户会试试。
其实我还在琢磨,下次去修理厂问问那工人,他们多半会说:这个新车,动力不要太强,油箱又大,能跑1千多公里,挺香的。就像我平时开车那样,觉得好开,顺手插脚比拼速度还重要。就是说,只要给点合理的价格和空间,还是有回头客的。不过我还奇怪:新能源车价格折腾得那么狠,丰田是不是想靠自吸这个死角找到一条不同路径?它怎么保证新款能不被这些新潮的电动车冲垮?这是我的猜测(不细想,也许不太对)——丰田的战略,是不放弃油的味道,把油的舒服感继续带下去。
对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关于这个动力系统的耐久性和油耗,我还得慢慢琢磨。毕竟,买这么一辆车,最怕的就是用几年后,油耗飙升,维修繁琐。这个用料到底怎么样,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听说,丰田在这个平台上用料还算扎实,特别是气缸套和缸体材料,是用了耐磨级别的钢材。可惜我没细想过,它这2.0L能用多久?能不能做到10万公里只保养个空滤和机油?这是不是算智商税的另一种享受?
说到这,好奇心又冒出来。你们觉得,现在汽车最大的变化在哪?没有电池、没有电机,单纯靠一台大排量自然吸气能不能逆转俗世的潮流?我估计,不一定。因为摆在面前的,还是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价格、油耗,三者中,哪个能占得比重最大?那些打算买车的人,真的会为了动力更强、油耗更低、保养更简单这几个理由做决定吗?
我刚才翻了个相册,看到一辆小时候的家用车,后排靠背有点老旧,但空间真大。那时候,车不是炫耀,就是用来敢开敢坐。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花式配置,但我觉得,想想,真正实用的,还得是那种放得下,跑得远,养得起的车 — 这可能才是长久之计。
说白了,卡罗拉这次大排量自吸能不能引领一波潮?真不好说,但我觉得,最后还是要靠用户心里的实用感来决定。不知道,你们心里有没有一款心头好的车?它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最妙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里,比如——踩油门的那一下,感觉整个车都顺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