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三分钟 快乐一瓶 蔚来与可乐的跨界思考
那瓶冰镇可乐递到我手里时,换电站的机械臂还在为底盘更换电池。仪表盘显示用时2分47秒——比加满一箱油更快。这是在北京东三环的蔚来换电站,红色可口可乐标志与蔚来灰在夜色中交织成奇异的光带。
日均十万次换电的背后,是三千多座换电站构筑的补能网络。当李斌决定把广告位卖给可乐,很多人笑他“穷疯了”。但真正站在换电站前,你会理解这种场景化营销的精准:等待换电的三分钟,恰好是喝完一瓶饮料的时间。
传统商业合作在流量争夺中内卷。而这次跨界把补能与消费场景自然串联。车主无需下车,全程自动化操作,最后机械臂递上冰镇可乐。这不是简单广告植入,是让效率与体验产生化学反应。
蔚来换电业务正接近盈亏平衡点。上海单日九千订单的规模效应下,每个换电站都在变成微型便利店。当补能网络足够密集,“电区房”覆盖率超81%,换电站自然成为新零售终端。
可乐看中的不是那面广告墙。是三分钟封闭空间里的品牌独占,是高端车主停留时的深度触达。而蔚来收获的,远不止广告费。是让换电从功能服务升级为生活方式触点。
李斌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体系能力”。这次合作恰是范本:不靠降价促销,而是重构价值链条。当行业还在讨论换电模式是否太重,蔚来已把基础设施变成开放平台。
站在2025年末回望,这或许是汽车行业转折的隐喻。车辆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移动生活空间。补能的三分钟可以喝可乐,未来也可以喝咖啡、取快递、体验AR购物——所有服务都围绕用户停留时间展开。
乐道品牌交付量持续爬坡,换电网络接近盈利临界点。李斌给团队定的四季度目标异常清晰:证明运营效率的时候到了。而这次可乐合作,就像他说的“把长期目标和短期执行结合”的典型案例。
下一次换电时,留意那瓶可乐。它不只是饮料,是整个行业变革的注脚——当补能效率追上燃油车,体验的差异化就成为决胜关键。而体验,往往藏在三分钟里的一个小惊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