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每天早晚,最怕的除了堵车,就是找不到车位。而这还不算啥,堵车的时间一长,心情会变得很差,焦虑、烦躁仿佛已经成为早高峰的标签了。
我最近试了个新车,是东风日产N7,搭载了NISSAN OS 1.3.0系统。别说,这次体验让我觉得堵车变成了开挂的感觉。你一线做车的我,平时在研发和供应链打交道,知道各种智能辅助和车机系统的背后逻辑,但是把它真正用在城市通勤上,那还是第一次有这种亲身感受。
这一切的第一感受,就是记忆导航真的牛——它可以预存多达10条常走路线,最长可以到100公里,早高峰我只要一上路,它会自动领着你走,城市记忆领航辅助驾驶就像个老司机,提前识别红绿灯、待转区、斑马线,甚至能提前躲避电动车和行人。这一点很重要,遇到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你反应不过来,它提前几秒预警,再来避让,识别率能达到98%——我也没试过出错,但这个数字,是对过往用车体验的主观感受。
因为我刚才翻了下我手机拍的日常试驾照片,真是满满的细节,比如那站在车路口等待绿灯的交警,脸上表情淡定,但内心一定很关心车辆是否安全通过——系统的识别和响应速度,基本能做到秒反应。特别在堵车中间,那几秒的偏差,可能关系到下一秒的跟车是否顺畅。
这个叫人机共驾的设计,告诉我:安全感其实一半来自车的智能,也一半来自人的配合。比如说,我驾驶感觉还不错,但有时会被一些突发事件搞得心神不宁。SYNC的主动卡出半个车身功能,其实我觉得挺聪明的——它能主动压车,给你腾位置,不用你焦急盯着周围的车流。一秒的制动响应,尤其在堵车的情况下,感受很明显。我体验你你也会发现,堵车的时候车会自动跟随,不会漂移,也不突停,整个节奏比过去平稳得多。
讲到泊车,多少人怕的不是倒车难,是找车位花时间。我试了这车的记忆泊车辅助——能存20条路线,跨楼层、断头路都能找到车位,速度比我预估的快20%以上。比如那次,我从地下车库出来,看到一个狭窄车位,2.05米宽,正常车入都比较难。系统自动建图,自动找路,几秒就搞定,连我自己都觉得惊喜。
自动建图不用我实际操作太多,只需要系统学几次,后续全靠它自动规划路线,成功率百分百。这让我想起那天跟朋友聊天,他说:这车像个贴心大管家,什么事都帮你搞定。 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智能,是不是小时候想象的未来车?我真没细想过智能辅助能发展成这样。
但这系统识别率高,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车载传感器有49个,配合多源感知,识别电动车、行人、车辆的变化,反应时间比我预估快得多。调到55公里的平均车速,紧急反应时间,一般传统车在0.3秒左右,而这个新系统,反应在0.1秒。
座舱交互也升级了,怎么舒服怎么来。新加入的小尼语音助手,单从声音就觉得很自然。而且它能识别老人、小孩的语音,这是个小细节,但挺贴心。比如说,我试过让它调空调、找路线,还让我妈试着用,你看我说‘开空调到25度’它就按了。据说老人一开始还有点嫌麻烦,但用上几次就惯了。毕竟,叫一声妮妮都觉得惯,语音识别,不像过去那样频繁出错。
屏幕方面,中控支援7:3、3:7自由调节,甚至全屏分屏。导览、音乐、天气、信息轮流切换,不会互相干扰,提升了效率。我曾经还想,能不能让副驾也直接操控导航?现成可以,甚至只要一句话——比如帮我查一下附近的咖啡店,就能想到生活的小便利。
说到价格,那你可能会问:这配置值不值?我对这个问题,心里其实没底。我没细调预算,但根据我的经验,主流合资市售车型,像这个级别的车,一般在20万到30万左右。优惠政策也不少,特别是跨年买车,购置税由官方兜底,感觉稳赚。而且,新系统推出来,刚好也是最后一波福利。如果你考虑到未来几年用车的便利和安全系数,花这个价其实还挺划算——不然谁会舍得每天早上在堵车里耗多久?
我还在想,电驱底蕴的保障其实挺重要。日产的电驱技术,算是业界比较有名的,电池动力充沛,又可靠。尤其在城市环境中,续航表现其实不差。这次我没试长途,但据我了解,一百公里的油耗,受控时间在平均3升以内(这当然是极粗糙的心算)。续航不算短,也不算长,但够日常通勤。
想问大家——你觉得,未来的智能车,是不是会变成陪你走每天通勤路的伙伴?还是说,科技再怎么发展,堵车的问题一直都难以彻底解决?我有时候觉得,别看新系统功能再炫,也不能保证那一天,能彻底成为无堵车的奇迹……这样的有趣的未来,我愿意一直期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