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

当路虎极光L的终端优惠从“降5万”蔓延至“降12万”,当4S店销售的朋友圈从“加价等车”变成“现车充足”,当曾经需要排队半年的“英伦豪华”如今与国产越野车同台竞价——这场发生在中高端SUV市场的价格战,早已超越简单的“以价换量”逻辑。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消费逻辑的彻底重构:当国产越野车用“技术平权”打破品牌壁垒,当Z世代购车者将“实用主义”置于“身份标签”之上,路虎极光L的困境,实则是整个豪华品牌阵营在中国市场遭遇的集体危机。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一、价格跳水的背后:极光L的“豪华牌”为何失效了?

2023年第三季度,路虎极光L在全国多地的终端优惠突破10万元,部分配置车型的落地价甚至低于指导价30%。这一数字与2021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极光L因芯片短缺加价3-5万元,仍需等待3个月提车。价格的“过山车”轨迹,暴露出这款车在市场定位上的根本性矛盾:它既无法像奔驰GLC、宝马X3那样凭借品牌溢价维持价格刚性,又缺乏像坦克300、比亚迪方程豹那样“技术破圈”的爆点。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现在买极光L的客户,70%是冲着‘路虎’这个牌子来的,但真正下单时会犹豫。”某二线城市路虎4S店销售总监透露,“他们会在店里对比坦克500混动版,算完油耗和配置后,超过一半的人会放弃极光L。”这种对比背后,是消费者对“豪华”定义的重新校准——过去,路虎的“全地形反馈系统”和“英国皇室御用”标签能支撑溢价;如今,当国产车用“三把锁+透明底盘”实现同等越野性能,用“插混系统”将油耗降至6L/100km时,路虎的“技术护城河”已形同虚设。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更致命的是,极光L在产品迭代上的迟缓。2023款车型仍沿用2019年发布的PTA横置发动机平台,2.0T+9AT动力组合在国产2.0T高功率发动机面前毫无优势;而其引以为傲的“ATRS全地形科技”,在坦克500的“TAB坦克转弯”和“蠕行模式”面前,也显得缺乏新鲜感。当竞争对手每年推出OTA升级、新增露营模式等场景化功能时,极光L的车机系统仍停留在“支持CarPlay”的基础阶段。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二、国产越野的崛起:从“技术追赶”到“定义规则”

与极光L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越野车的爆发式增长。2023年1-9月,坦克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长89%;方程豹豹5上市3个月订单量突破4万辆,其中70%用户为首次购买硬派越野车。这些数字背后,是国产车对“越野”概念的彻底重构——它们不再满足于做“平价路虎”,而是试图重新定义“什么是一台好越野车”。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技术层面,国产车实现了“垂直领域超越”。以坦克500为例,其搭载的3.0T V6发动机+9HAT混动系统,在动力参数(最大扭矩500N·m)和燃油经济性(WLTC综合油耗9.7L/100km)上均优于极光L的2.0T+48V轻混;而比亚迪方程豹豹5的DMO混动平台,通过“前双叉臂+后双叉臂”独立悬架和“云辇-P”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实现了公路舒适性与越野通过性的平衡。更关键的是,国产车将高端越野配置下放至20-30万元区间——极光L选装“第二代智能全地形反馈适应系统”需加价2万元,而坦克500全系标配“三把锁”和“坦克转弯”。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场景层面,国产车精准捕捉了消费需求变迁。Z世代购车者对越野的需求,早已从“征服无人区”转向“周末露营+长途自驾”。针对这一变化,国产车开发了大量场景化功能:长城山海炮的“6kW外放电”可同时支持电磁炉、投影仪;奇瑞探索06的“车载无人机舱”能实现航拍直播;而极光L至今未配备外放电接口,其车顶行李架的静态承重(75kg)也远低于坦克300(150kg)。“现在客户进店第一句话就是问‘这车能装多少露营装备’。”某坦克品牌销售表示,“他们要的是一台能陪他们探索生活的伙伴,而不是一个彰显身份的符号。”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三、消费逻辑的迭代:从“品牌崇拜”到“需求匹配”

极光L的困境,本质上是消费代际转换的缩影。麦肯锡2023年发布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90后及00后购车者中,62%认为“品牌国籍”不影响购买决策,58%愿意为“特定功能”支付溢价,而非“品牌溢价”。这种转变在越野车市场尤为明显——过去,路虎车主通过购买“英国豪华”获得社会认同;如今,年轻消费者更在意“这台车能否带我去看未开发的瀑布”“能否在零下20度稳定启动”。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我同事买了极光L,结果第一次自驾游就抛锚了——他的车没有低速四驱,爬不上30度的土坡;我的坦克300轻松上去,还能用外放电煮火锅。”95后车主陈先生的话,代表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典型心态。对他们而言,车的“工具属性”远大于“社交属性”。这种实用主义倾向,在二手车市场同样显著:极光L的3年保值率从2021年的68%跌至2023年的55%,而坦克300的保值率稳定在72%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越野车正在构建“文化共同体”。坦克品牌打造的“坦克联盟”拥有超过50万会员,车主自发组织穿越活动、改装分享会;方程豹的“豹友营”则与户外品牌联名推出定制装备。这种基于产品形成的社群文化,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粘性。“开坦克300去越野,路上遇到其他坦克车主都会按喇叭打招呼。”车主李女士描述,“这种归属感是路虎给不了的——他们的车主群除了讨论优惠,没人聊越野。”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四、豪华品牌的突围战: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面对国产车的冲击,路虎并非没有反击。2023年广州车展上,全新一代极光L PHEV版亮相,搭载1.5T三缸+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WLTC纯电续航62公里。但这款车的市场反响平平——消费者质疑其“三缸机”的稳定性,更对其29.98万元的起售价表示不满。“同样的价格,我能买到坦克500 Hi4-T的顶配,动力更强还带锁。”一位潜在买家在车展现场直言。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路虎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豪华品牌阵营的转型焦虑。BBA们通过降价维持销量,但品牌溢价已被稀释;二线豪华品牌如凯迪拉克、沃尔沃,则陷入“比国产车贵但配置低”的尴尬境地。破局的关键,或许在于重新定义“豪华”的内涵——不再依赖历史积淀或进口身份,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化服务,构建新的价值壁垒。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例如,奔驰正在研发“可变形车身”技术,通过主动悬架系统实现“公路模式”与“越野模式”的切换;宝马则与卫星通信公司合作,为X5开发“无地面网络紧急呼叫”功能。这些尝试表明,豪华品牌的未来不在于“比国产车更贵”,而在于“提供国产车无法复制的体验”。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五、市场的终局: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持续的进化

路虎极光L的降价潮,终会随着市场出清而平息;国产越野车的爆发,也会因竞争加剧而回归理性。但这场变革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最复杂的汽车市场,任何品牌都无法靠“吃老本”生存。消费者会用钱包投票,选出真正懂他们需求的产品——可能是搭载激光雷达的电动轿车,可能是能潜水的新能源皮卡,也可能是像极光L这样经历阵痛后重新出发的“老牌豪华”。

路虎极光L“骨折价”难救市:国产越野崛起,消费者为何不买豪华品牌的账了?-有驾

2024年春天,某路虎4S店展厅里,一台极光L与一台坦克500并排停放。前者车窗上贴着“直降12万”的促销标签,后者则挂满了车主自驾川藏线的照片。两位销售分别向客户介绍着:“我们的全地形系统是路虎发明的”“我们的三把锁是博格华纳最新一代”。而客户们低头刷着手机,比较着参数、油耗和车主口碑——这个场景,或许正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好的注脚: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持续进化的幸存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