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不少车主吐槽年检的帖子,有人说 “好好的车去年检,回来故障灯就亮了”,有人喊 “私家车年检纯粹多此一举”,甚至还有人发起了 “取消年检”的投票,参与的网友里超七成表示支持。
说实话,小扶身边也有朋友有过类似经历,去年他开着才买三年的车去检车,眼睁睁看着检测员猛踩油门,回来后油耗都高了不少,这事让他郁闷了好几天。
“取消年检” 的呼声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 2025 年车检新规落地后,讨论热度更是居高不下。
有人觉得新规虽然取消了 6 项冗余检测、推行了电子标,但 “暴力年检”的阴影还在,检测流程还是折腾人;
也有人觉得年检本身就没必要,现在的车质量越来越靠谱,自己平时开车也爱惜,根本不需要专门去检测站 “遭罪”。
但小扶想说,这些呼声背后,其实是车主们对 “折腾”的反感,而非对 “安全”的否定。
先说说官方为啥坚持不取消年检。
有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 4.26 亿辆,这么多车跑在路上,安全和环保都是底线。
每年通过年检,能拦截 37%的车辆故障,其中不乏制动失灵、轮胎磨损超标这种致命隐患,还能淘汰 200 多万辆超标车辆,减少 3.8 万吨污染物排放。
说实话,这些数字可能平时没人在意,但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安全保障。
就拿轮胎花纹检测来说,新规明确要求花纹深度不低于 1.6 毫米,看似是个小要求,却能有效减少雨天打滑的事故,小扶记得以前看过新闻,有起高速车祸就是因为轮胎花纹太浅,雨天刹车距离不够导致的,这要是提前通过年检发现,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再看车主们吐槽的核心 :
“折腾”和 “暴力检测”。
以前检车,排队四五个小时是常事,异地检车还得开委托证明,来回跑又费时间又费钱。
更让人揪心的是 “暴力检测”,尾气检测时猛踩油门到 5000 转,不少车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车被这么折腾,心疼又无奈,甚至有车主反映,检测后出现了三元催化器损坏、发动机异响等问题,维修费动辄几千块。
但 2025 年的新规,其实已经在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了。
新规里用 OBD 检测替代了传统的动力检测,不用再猛踩油门,10 分钟就能搞定,既保护了发动机,检测结果也更精准。
全国通检和电子年检标的推行,更是让异地车主和上班族省了不少事,现在通过 “交管 12123” APP就能预约检车,还能看到检测站的排队人数,选个人少的时段去,平均等待时间能缩短到 30 分钟以内,检测合格后电子标直接同步,不用再贴纸质标志,也避免了撕下来留胶印的麻烦。
小扶的表哥是跑长途的货车司机,以前异地检车得专门绕路回户籍地,现在在运输沿线的检测站就能办,光路费和时间就省了不少,他说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便民政策。
可能有人会说,“就算流程优化了,私家车年检还是没必要”。
确实,现在大多数私家车年里程不到 1.5 万公里,车主平时开车也爱惜,定期保养从不落下,车子有小问题都会及时去修。
但小扶觉得,年检的意义不在于 “找出车主已知的问题”,而在于 “发现车主忽略的隐患”。
比如底盘的细微变形、轮胎的隐性损伤,这些平时开车根本注意不到,但长期下来可能引发大事故。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年检其实也是保险理赔的重要依据。
未年检的车辆事故率比年检合格的车辆高出 43%,如果取消年检,保险公司的风控体系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会导致保费上涨,最终还是车主买单。
小扶身边就有个例子,有人车子没年检就上路,出了事故后保险公司拒赔,最后自己承担了所有维修费,得不偿失。
当然,小扶也承认,目前的年检制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有些检测站的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虽然新规推广了 OBD 检测,但仍有少数地方存在 “人工辅助”的暴力操作;
还有些检测站存在 “黄牛包过”的灰色产业链,让合规检测失去了意义。
但这些问题不是年检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监管和执行层面的问题。
好在官方已经在积极解决,比如推行 “交钥匙工程”,车主全程不用多跑,检测过程全程监控;
加强对检测站的监管,对违规操作的机构进行处罚,这些措施都在让年检变得更规范、更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的车检改革并不是 “一刀切”,而是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针对私家车,优化年检周期、简化流程;
针对营运货车,推出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政策,既保障了安全,又促进了环保和物流行业升级。
根据 2025 年的新规,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中型、重型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还能享受央地共担的补贴,东部地区中央承担 85%,中西部地区承担比例更高,新购置新能源冷链配送货车也有补贴。
这一政策不仅能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旧车辆,还能推动物流行业向绿色、高效转型,既解决了营运车辆的安全环保问题,又助力了 “双碳”目标的实现,可谓一举多得。
小扶觉得,车主们的呼声其实是在推动年检制度不断完善。
从最初的纸质标志到现在的电子标,从异地委托到全国通检,从暴力检测到 OBD 精准检测,每一次改革都回应了车主的诉求。
现在的车检新规,取消的是冗余流程,增加的是安全保障;
简化的是办事手续,提升的是服务效率。
这背后体现的,是我国政务服务的不断升级,是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可能还有人会问,“老外很多地方没有强制年检,不也挺好吗” 但小扶想说,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巨大,道路环境复杂,年检作为安全和环保的底线防线,短期内确实无法取消。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检会一成不变,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智能车的自检功能越来越完善,未来或许会实现 “动态分级管理”,比如连续多年无故障、无违章的车辆,可以延长年检周期;
通过物联网技术,部分检测项目可以远程完成,不用车主跑检测站。
深圳已经在试点 “白名单”制度,浙江也在探索远程审核,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说实话,小扶理解车主们对 “折腾” 的反感,也认同年检需要不断优化,但 “取消年检” 真的不是最优解。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年检的核心意义就是把安全隐患堵在源头,保护车主和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的车检改革一直在倾听民意、不断调整,从 2025 年的新规就能看出,官方正在努力平衡 “安全”和 “便民”,让年检既起到保障作用,又不让车主觉得折腾。
最后小扶想说,车主们的呼声是政策优化的动力,而官方的积极回应和持续改革,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年检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便民。
与其纠结 “要不要取消年检”,不如关注 “如何让年检更完善”。
如果你在年检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馈,你的每一次发声,都可能推动政策变得更好。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