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价格大跳水,一汽上汽内讧,经销商压力加剧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奥迪的事儿,简直比连续剧还精彩?有点“不作就不会死”的内味儿,但偏偏人家自己还不嫌事大,给观众整了一出“窝里横”的大戏。说实话,作为围观群众,有被乱花了眼,也真挺好奇的:奥迪家这口大锅,到底都搅了点啥料?啥时候能端上来一碗清汤寡水啊?

最先砸下来的瓜,就是奥迪的价格直接崩了。A3裸车报价才11万出头,这都能让当年用A6摆婚车的人气得直跺脚。六六折出厂价,看着倒像清仓甩卖大促销。明面上讲,降价是为了提销量,真心话你们自己体会——结果销量非但没涨,直接滑得比冰还顺溜。上半年一出财报,那叫一个双下滑,利润跟销量都歘啦啦减,连财快的表格都变宽了。甭管你是BBA里的谁,这种拉胯不是一般的心塞。

但这还不是高潮。更有意思的是,一汽奥迪直接上线了嘴炮模式,发文强调“四环相扣才是奥迪”,像极了班里老大哥“你这不是咱们这支的!”说出来挺有那味,一下把自己跟上汽奥迪分了个泾渭分明。网上乌央乌央的议论,有的人说这是讽刺上汽AUDI四个字母车标的不正宗,有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总之,风头都飘到了一汽奥迪这里。结果呢?官方稿子没撑两天,全删了。就这操作,你品,你细品,这背后还真有干货。

圈里一些老法师讲,奥迪中国业务分家这么多年,江湖恩怨比八点档还精彩。一汽奥迪成立那年还没互联网,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元老。转眼到2016年,上汽和大众说“我也要入伙咯”,这下老大哥不乐意了,经销商直接放话“你敢签,我就不提车了”,当年这个架势,活脱脱一部宫斗剧。拉锯到2020年,三方才一纸声明,各认各的舅,阴晴不定的同床异梦。

奥迪价格大跳水,一汽上汽内讧,经销商压力加剧-有驾

其实说白了,这两兄弟争的,无非还是一个“血脉纯正”,一个渠道控制。讲真,就连乎乎的价格战,也能看出他们彼此的无奈。年头刚到,上汽奥迪A5L开始预售,标个二十六开头,一汽奥迪A5L再来个稍低点的入场价。最后上汽奥迪正式上市,说好25.99万,结果一汽奥迪甩个23.98万。还讲啥情谊?能撬一台是一台,价格明着拼。说句不好听的,德系三巨头里,只有奥迪在自己家门口打上了“兄弟互殴”的标签,这也太中国特色了吧。

更扎心的是,就当一汽奥迪拿四环当血统标志,刷存在感的时候,上汽奥迪悄摸摸上新玩法,炒起了纯英文字母logo,AUDI新品牌挂出来,暗地里就是电动化的突破口。这路数像极了外边小舅子入赘,还专挑你饭碗的菜。于是你会发现,一汽奥迪赶紧摇旗呐喊“咱才是根正苗红”,但风一过又默默撤回,吃瓜群众只剩“哈?你们到底想咋样嘛”。

其实,这嘴炮之下的现实,远比表面热闹。卢克林那份分析一针见血:嘴上功夫,闹得热火朝天,无非是渠道、品牌和利益的再分配。600多家一汽奥迪实体渠道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哪舍得轻易放弃?尤其新能源、高端用户,上汽奥迪搞直营+代理制,分分钟抽走本来属于自己厨房的肉。品牌溢价更别提了,这年头消费者对奥迪的感情,还没被英文标稀释,那点血统的故事也撑不了几天。谁都懂,合资公司股比一变,“资源蛋糕”立马分法不同,老江湖们怎能甘心?

而顺着这条线,看一汽奥迪2024年的销量数据,真的不忍直视。销量只剩六十一万出头,比巅峰期下滑了12.5%,创下多年来的最大降幅。对比宝马、奔驰今年的中国区销量,奥迪真的有点被拍在沙滩上的感jio。不管嘴上怎么喊“四环精神”,身体还是很诚实地“吃老本”。奥迪在全球市场也没讨到什么便宜,营收还小涨了一点,但利润那叫一个腰斩,看得人牙疼。中国市场销量不断掉队,连全球总部都只好调低全年目标。这年头,谁还敢说“BBA”铁打不倒?

难怪奥迪急于通过上汽新品牌AUDI出新招,要在电动高端市场再抢一波流量。AUDI的策略很明白,想吸引年轻新势力,把“洋气”的现代科技标签贴满。然而你看看实际情况,一汽奥迪也只能硬着头皮加速转型,今年八月推两款新车,主打“智能+豪华”,还得借华为智驾助力。咱得承认,合纵连横适者生存,华为的确是座大山,这波操作算是双方取暖。

奥迪价格大跳水,一汽上汽内讧,经销商压力加剧-有驾

不过小算盘归小算盘,真心要落地,还得琢磨消费者到底买不买帐。一汽奥迪新A5L把华为系统定在10月才上市,Q6L e-tron最低配想要体验高阶智驾,还得自掏腰包再加3.88万元,且属于中高配特供。你要说普通用户愿意为技术溢价埋单?我看这个账单要再商量商量。从燃油车到新势力,市场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新玩家逆袭势猛,价格和功能对比让老品牌越来越头疼。这个阶段少雪中送炭,多落井下石,一不小心就成了“人间清醒”。

奥迪价格大跳水,一汽上汽内讧,经销商压力加剧-有驾
奥迪价格大跳水,一汽上汽内讧,经销商压力加剧-有驾

按理讲,都打到这个份儿上了,价格应该水泼不进才对。但奥迪这边的裸车价一路探底,成都市场一汽奥迪A3直接跌到11.24万,活像一台大号家用卡罗拉。经销商受不住压力,有的关门歇业,有的转头去给蔚来、理想站台。厂商推融合直售,意在把渠道扁平化、定价全国化,说得天花乱坠——可话说回来,能不能稳住经销商利益,让他们真心帮你再卖车?这玩意没人敢拍胸脯。

互联网思维嘛,平台统一下单、摆脱多店比价,听着像是能抄陈年顽疾的好招。但我反正知道,这类转型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成的。优点说得飞起,矛盾慢慢积压到哪天突然爆炸。车圈行情,咱不能当看个热闹,韭菜割得也有讲究——瓜熟蒂落,而不是硬揪青果。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下阶段产品技术和市场反应,嘴炮打得漂亮没大用。

其实,“窝里横”这事没啥好脸红。毕竟车市变成修罗场,是头部品牌的必由之路。你说讽刺也罢,“正统论”也罢,这背后的赌博,实际上是互为依存的利益重构。差别只在谁更会包装故事,谁能先抢下“定义奥迪”的麦克风。经典四环和英文字母,最终抵不住一波又一波消费趋势的起落。

如果要说未来怎么办?其实路挺明朗的。一汽奥迪再硬撑,不抓智能化纯属自绝生路;继续打价格战,最后就是你死我活。产品力是不是能追上新势力,还要看核心技术是不是自家做主。经销商模式会不会被彻底翻篇,说句实话,取决于市场到底听谁的。“融合直售”能不能成,有可能写进管理教材,也可能半年一地鸡毛。大家伙儿真得稳一稳心,别头脑一热又出骚操作。要真想复兴,还得把消费者拉回桌子前,理性定价+可靠技术+贴心服务,三剑齐发才有可能破局。

你怎么看这波奥迪“窝里横”?是必要的内部进化,还是作茧自缚?现在的豪华品牌,谁最有希望杀出重围?聊聊你的观点,咱一起扒一扒车圈的那些“宫斗”往事吧。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