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这个时代不缺造梦的人,可真到有人一头扎进去,别说掌声,连给她递毛巾的都少。董明珠这个人,你信也好不信也罢,反正“造车”这事她是玩真的。就拿那会儿银隆艾菲刚出来的时候,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董明珠疯了,卖这么贵给谁买?”但你再想想,这不正是她一贯的风格?事实是,这年头想要买电动车的人,难道就图个“便宜”?还是就认车标和品牌?
有意思的是,大家先是被那五环梅花标吸引,说“车标一出,惊艳众人”,可是一瞅价格,立马就变调了,直接来了句“疯了吧”。那瞬间你能感觉到,没人真的是为技术买单,都是为感觉。咱们中国人不就这样?买啥都先看脸,车标好看不上档次,甭管动力多强、配置多么良心,心里就不踏实。可反过来,你让某国外品牌车贴个别的标再卖卖看,哪还有这待遇?
问大家一句,咱买车到底买的是什么?是动力还是省心,是面子还是情怀?董明珠其实在整一盘“很中国人的棋”,她把空调那一套往车上搬,舒适、耐用、家用,甚至恨不得把“格力”那个LOGO都按到方向盘上。你上一辆车,能做出冬夏如一、空气清新、内饰不掉毛的,可能也只有她敢拍胸脯保证。可你说这种贴心,放到四十多万的MPV上,真值吗?值不值不光看配置,还得看你接不接受她的“造梦费”。
其实理性点想,银隆艾菲的“诚意”真不算虚。动力系统、宁德时代电池、舒适到逆天的二排航空座椅,全景大天窗、还有一身配色,随便拿到五年前,比比小鹏、理想、各路新势力,一点都不丢份。可问题是,今天的市场早就卷到离谱,你40多万的MPV,和别家新能源一比,人家的品牌影响力、智能驾驶、口碑,各种配置都压你一头。董姐自己玩了这么多年家电,她当然懂得“价格战”玩不得。可资本和市场嗅觉这种东西,很难拿家长里短说清楚。
再问一句,董明珠真的是想凭自己情怀让国人买单吗?其实她不傻,比谁都精明。这车刚出来那阵,MPV市场还没像现在这么内卷,位置算是卡得还行。只是她忽略了一个问题:汽车行业不像家电,是个技术+品牌+供应链打群架的活。你单枪匹马,拼感情拼理想,没有庞大用户基础、没有多级渠道、上下游合作整得七零八落,最后只能栽在“没人信我”这道坎上。银隆一年几千台的销量,说实话,比那些PPT造车公司已经强太多,可和真正的头部比,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你说她失败了吗?我倒觉得,她比那些嘴上呼吁国产崛起、底下只想赚快钱的人靠谱。哪怕她被网友调侃,说艾菲之贵“标志都能贴在库里南上”,说“买这车还不如买个奔驰、顶配理想”,她依然自己掏钱研发,硬是把研发和生产线撑到现在。这种人,或许老一辈企业家身上才有——愿意赌,敢花钱,更重要的是敢把顺风顺水的格力“拖下水”。别人都搞“轻资产”,她偏要自己扛风险,她说“这世上如果什么都等风来,那你永远追不上风。”你听着觉得中二,可细琢磨,那点不疯?这疯劲咱中国商业,已经太缺了。
那换个角度说,市场真就配得上董明珠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吗?网友很多人嘴上骂董姐不懂车市,定价虚高,可心底里谁都清楚,自己要是有钱,真的会买吗?有一说一,国人买车,看重的无非就三点:拉风、面子、耐用。你再好服务,再贴心细节,最后没个“高大上”的牌子撑腰,顶多落个“国产老妈子”名号。当年小米首款车定价都能引发全网自信“米粉”拥护,董明珠这套高端定价反而被冷嘲热讽,你说到底谁更懂中国人心里那点事儿?
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点,咱们总爱“盯着价格怼情怀”,觉得中国品牌就该走亲民路线,一说高端立马拍砖。可要真有人花大钱买了国产高端车,一堆人在旁边品头论足,买了咋啦?有钱难道还非得买国外品牌才是“有品味”?有时候,这种不自信,比什么都扎心。
说回银隆艾菲,实事求是,43万不是奔着销量去的。就和那些豪车、超跑一样,有时候定高价,不光是产品价值,更是“一个信号”——中国也有能力做高端,有胆量把品牌往上扛。董明珠敢这么定价,本来就是在试探天花板,试探那个老被说“低人一等”的国产自信心。
当然了,这事儿也别硬吹。银隆艾菲这车真要跨出圈子,甭管董明珠多努力,牌子光环终归差那么一口气。市场没那么多时间让企业家“等风来”,更没多少人真心疼你几年来的本钱和辛苦。该怎么卷,还是怎么卷。你力捧了国产品牌,别人一样能偷偷摸摸看进口车,最后房价、车价、消费观,一样都没少跟着国外学。董明珠其实比谁都明白,她说“我做了,对得起自己”,可话还没说完,网上冷嘲热讽扑面而来,这就是现实。
讲到底,这世界不是所有努力都能被立马看见。董明珠造车,造的是一场不见终点的马拉松,造的也是“中国企业”的底气。她这一代人,天生带点不服气,不甘愿做“世界工厂”里永远的螺丝钉。她盼着有一天中国车企能像格力空调一样,登台亮相、受到世界认可。她兴许知道,这事不一定靠她一代人就能做好,可她还是咬着牙冲,哪怕充其量就是个“先行者”。
所以啊,看懂董明珠造车,不是看她能挣多少钱,也不是瞅MPV到底能不能爆卖,而是得想明白一个事:中国到底需不需要点儿“不怕死”的企业家。做“安全”选择,大家都能;顶风作案,只有她主动踩在风口浪尖。那些笑五环标的、骂43万定价高的,你换个思路问自己一句:要是没有董明珠这一票人,中国制造业是不是早就没了脾气?
也许她方式太直接,太愿意赌,但世界本就要靠这样的人来推一把。没有董明珠,就没有银隆艾菲;没有银隆艾菲,也许下一个敢把车卖到四十多万的中国品牌,就是个遥遥无期的梦。
最后想说,车标算什么,价格又算什么,每次中国造出新东西,都会被各种声音围观、质疑、调侃。可没关系,有人敢站出来说“我就是要试试”,这,比什么都值得高看一眼。等哪天你我有勇气掏钱包支持自己品牌时,中国造车,才真的到了能和世界掰手腕的那天。董明珠造车,不重要的是她失败还是成功,重要的是这条路,她带头走了。哪怕只有一小撮人跟着转身走下去,也比所有人都等着别人去冲要强得多。
所以,别光看车标,也别只计较价格,问问自己,你要的是一个“安全牌”,还是一个可以被后辈记住,有血有肉的梦想?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