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月狂卖30万台,小米汽车跑赢特斯拉!但车主等车要1年……

“上市15个月,完成30万交付!”7月10日,小米汽车官微发布的一则简短消息,宣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的一个奇迹诞生。

自24年SU7上市,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电动轿车之后,小米汽车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超乎寻常的快。

25年6月26日,小米推出了首款SUV车型YU7,3分钟内订单突破20万台,一小时突破28.9万台,18小时后锁单量突破24万台。

极其亮眼的订单量又引起了一场热议。

但成就销量神话的同时,“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15个月狂卖30万台,小米汽车跑赢特斯拉!但车主等车要1年……-有驾

小米汽车的诞生,很明显复制了小米手机当年崛起的路径,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让单辆汽车成本至少低于行业12%,同时,“米粉”的忠诚度也从手机延伸到了汽车,73%车主使用的都是小米手机。

但“成也供应链,败也供应链”。

随着YU7的订单爆发,最长交付周期已经超过了15个月,这也意味着车主至少要等上一年才能提车。

工厂产能现状是,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辆,二期工厂刚投产将总产能提至30万辆,但两期产能也只能勉强满足两款车的生产需求。

供应链资金压力大,供应商面临资金周转压力,黄牛问题也因产能不足而滋生,闲鱼上出现订单转让甚至溢价转单。

面对这场“交付危机”,雷军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坦诚。他公开表示:“急用车的朋友选小鹏G7、Model Y也行!”这种反套路操作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理解和尊重。

小米汽车的故事是速度与耐心的博弈。它用15个月跑完了别人数年的路程,却被30万张订单绊住了脚步

当雷军建议急用车的用户购买竞品时,一个有趣的悖论出现了:越是劝退,用户越是死忠。这种奇特的消费心理,或许正是小米生态魔力的最佳注解。

假如你现在下单一台YU7,需要等待一年才能提车——你会选择等待,还是转身离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