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

当一家百年车企站在时代十字路口,它该握紧方向盘,还是交出钥匙?

这不是一个假设题。对上汽集团而言,这曾是真实摆在面前的抉择:一边是燃油车时代的辉煌余温,一边是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汹涌拍打。“改革”二字,听起来轻巧,做起来却如拆骨换血——但正是这把看似普通的钥匙,最终帮上汽打开了全面提质增量的大门

从“规模优先”到“质效双升”:一场静水流深的转型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很多人还记得2010年代初,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屡创新高,上汽凭借合资品牌(如大众、通用)和自主品牌(荣威、名爵)的双轮驱动,稳坐行业头把交椅。那时,“多卖一辆是一辆”几乎是所有车企的共识。可到了2020年前后,风向变了。消费者不再只看价格和排量,而是追问续航、智能座舱、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市场从“增量竞争”悄然转向“存量博弈”,粗放增长的模式走到了尽头

上汽没有选择原地踏步。2021年,集团正式提出“新四化”战略——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并同步启动内部组织架构大调整。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原本分散在各子公司的研发资源整合为“零束科技”和“捷氢科技”等独立科技公司,让技术真正成为驱动业务的核心引擎。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这一招看似激进,实则精准。数据显示,2024年上汽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超4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首次超过50%。更关键的是,单车均价稳步提升,毛利率结构显著优化——这意味着,上汽不仅卖得更多,还卖得更好、更值钱了。

技术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与耐心

有人质疑:传统车企搞电动化,是不是只是“贴牌换壳”?上汽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过去五年,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仅2023年就投入近180亿,占营收比重达5.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这些钱花在哪了?

  • 在电池领域,上汽自研“魔方电池”实现CTP(无模组)技术突破,能量密度提升15%,成本下降10%;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 在智能驾驶方面,搭载“Momenta”方案的智己L7已实现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落地;

  • 在软件层面,零束开发的“银河全栈”平台支持整车OTA升级,让汽车像手机一样持续进化。

这些不是PPT上的概念,而是已经上路的真实产品。一位上海的网约车司机老李告诉我:“我开过三代荣威,最新那款ER6充一次电能跑520公里,空调开足也不虚,关键是故障率低——以前总觉得国产电车‘花架子’,现在真香。”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这种“真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在实验室熬过的夜,是供应链反复磨合后的默契,更是管理层敢于“把鸡蛋放在新篮子里”的魄力。

国际化:从“走出去”到“扎下去”

如果说电动化是上汽的内功,那么国际化就是它的外延。2024年,上汽海外销量达120万辆,连续九年蝉联中国车企出口第一。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它不再满足于“卖车”,而是开始“建生态”。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在泰国,上汽正打造东南亚首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基地;在欧洲,MG品牌通过直营+本地化服务打入高端市场;在中东,氢能重卡项目已进入试点阶段。这种“本地化深耕”策略,让上汽跳出了“低价倾销”的旧标签,真正以技术品牌参与全球竞争

有意思的是,当某些新势力还在为月销破万欢呼时,上汽已在海外悄悄布局充电网络、售后体系甚至金融保险——它卖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整套出行解决方案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改革的代价:阵痛与反思

当然,转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上汽也曾踩过坑。比如早期推出的某款纯电SUV,因软件体验不佳被用户吐槽“油改电没灵魂”;又比如部分合资品牌电动车型推进缓慢,错失市场窗口期。

但上汽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愿意承认错误,并快速迭代。2023年,集团砍掉了三个低效电动项目,同时加速孵化飞凡、智己等高端品牌。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大型国企中实属罕见。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文化。一位离职的上汽中层曾坦言:“以前开会谈KPI,现在谈用户体验、数据闭环,思维转换最难。”真正的改革,不仅是技术或产品的更新,更是组织心智的重塑

未来之问:钥匙之后,还有门吗?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如今回看,那把“改革的钥匙”确实打开了提质增量的大门。但门后并非坦途——特斯拉持续降价、小米汽车入局、华为系强势崛起,竞争维度早已超越产品本身,延伸至生态、资本、用户运营。

上汽能否守住优势?或许关键不在于它有多少技术储备,而在于是否始终保持“归零心态”。毕竟,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昨天的成功经验,可能就是明天的绊脚石。

改革的密钥,助上汽集团实现质效双升与规模跃迁-有驾

所以,下一个问题或许是:当所有车企都手握“改革钥匙”,谁还能找到那扇真正通往未来的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