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对玛莎拉蒂的态度简直可以用嫌弃来形容。你知道吗?2017年,玛莎拉蒂在中国能卖到1.45万辆,那可是巅峰了,之后每年越走越背,2025年前估计不足千辆。这个数据你看着挺吓人的,但是我得说,这不只是中国的事。全球范围内,玛莎拉蒂也相当被冷落。2017年全球销量4.7万辆,今年估计不到1.2万辆。你能想象,十年里销量掉了90%以上?我有点好奇,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说实话,玛莎拉蒂卖不动,原因挺明显的。第一,更新换代太慢。而且内饰这个事,我说实话挺失望的。有朋友调侃说,玛莎拉蒂的内饰像去年家的旧沙发,车机系统落后不说,连智能化都没啥突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时间差。一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宝龙、奥迪的车载系统都升到新的S系统了,可玛莎拉蒂还停留在去年老旧的界面上。你让苹果在老黄瓜里玩,都不好意思。
第二,品牌定位十分模糊。一会儿是豪华静谧的身份象征,一会儿又变成网红宠儿。你知道,去年我朋友买了辆Grecale,报价一开始在65万,后来经销商报价掉到36万左右,这打了个5.7折。而且价格还在不断跳水。这种折扣力度,基本上就变成了大众车。你说,这还能让人觉得高贵吗?更别提保值率直线下降的事。我知道一些微商,他们甚至用玛莎拉蒂的鳄鱼皮包包形容车,反差太大。
再说超豪华市场。劳斯莱斯、宾利这些品牌去年销量都大下滑。你说,豪车市场总体都不景气,还能怪谁?这时代,新能源霸屏,让传统豪车颜面很受伤。尤其是国产新能源品牌,万一你要50万的SUV,问界M9、理想L9、蔚来ES8都在等着你,品质和智能,已经不是玛莎拉蒂可以比的了。
我刚才翻了下玛莎拉蒂的全家福照片,Grecale的折扣真猛,几乎到50%的程度。你试想,一个原价65万的SUV,现在可拿到不到百万的价格——实际上,50万就能落地。如果我在国产品牌和玛莎拉蒂之间犹豫,真的没太多悬念。你会留意过某天朋友圈有人炫耀的玛莎拉蒂吗?还是说,到了底线,大家都转向更值钱的新能源车了。
还有一件事,我在车友群里听说,玛莎拉蒂的质量和内饰其实挺差的,甚至有人笑言:这车就像微商出来的产品,微信拼单拼来的。你知道,微商也是个伪豪车,本来靠外壳霸气吸引眼球,可回头一看,材质差、细节忽略都成了乡村货。换句话说,玛莎拉蒂看起来很壕,其实很粪叉子。
我问过朋友:你会花50万买Grecale吗?答案几乎都是否定。说实话,这价格买国产的豪华新能源,配置,智能,质感都比玛莎拉蒂强太多。或许有人会觉得:哥,这车外形帅,口袋鼓,但我想,正如那句古话:外表光鲜,内在空空。
其实我也在琢磨,是不是自己看走了眼。毕竟,早年玛莎拉蒂在某些微商朋友圈里,很火。那会儿搞养车账号的关注度都靠它,明星都在用。就算某些微商车依然靠玛莎拉蒂吸粉。但你仔细想想,外壳还是外壳,内在逐渐暴露伪豪标签。
我还记得那次修理工说:这车主,花了那么多钱,爱漂亮吧?但开久了,精神就折了。你看,品牌越走越模糊,难以形成鲜明的差异。于是,很多有钱人都转头去看更靠谱的品牌,比如雷克萨斯、国产新能源。
这让我想到,假如没考虑智能化和保值率的话,岂不更适合追求外形的年轻人?但实际上,这大部分年轻人考虑最多的还是用车体验,不是那些什么面子。
说到这里,有没有觉得,玛莎拉蒂未来的路在何方?一边捉摸不透的品牌定位,一边品质大打折扣,还能稳住阵脚吗?如果你问我,现在买玛莎拉蒂,真得想清楚:这是奢华的一部分,还是炫耀的工具?或者干脆别的什么。
聊到这里,我心里又在想:是不是这些故事,都能反映出豪华车时代的变迁—从炫耀到实用,从品牌到价值?这些细节,也许在某天的某个路口,我们都能摸得到。你说,未来豪华车还能用什么元素站住脚?问界M9有没有想象空间?还是,我们都得接受变化这问题。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