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用车社要说的,是那俩风头正劲的角儿——小米SU7和YU7!
这哥俩,一个有雷军亲自摇旗,一个订单数直接破了天花板,眼巴巴等着提车?
慢慢儿熬吧您嘞!
说实在的,小米汽车掀起的这场风暴,至今还叫一些人摸不着头脑。
一众新晋车企,入场比它早,技术比它花哨,可就没它这份热络。
至于YU7,更让人一头雾水,路边随便逮个预备车主,问他图个啥?
大多数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眉目,好像买的不是车,是彩票!
要说设计感吧,又好像缺了点底气,毕竟“师承何处”的争论就没停过。
今儿,咱用车社要给各位整点干货!
别光盯着雷总的营销手腕,也别总念叨“人车家”的鸿篇巨制,咱从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入手——车前灯!
没错,就是那双“眸子”!
咱就问诸位一句,小时候涂鸦汽车,是不是必须给它安排俩神气的大眼?
自从汽车呱呱坠地,车灯就成了它的“眼”。
从煤油灯到发光二极管,科技日新月异,但“眼”的地位,始终如一!
想想那些名垂青史的车型,哪个不是目光如炬,瞬间就能攫取你的心神?
卡宴那对“青蛙眼”,宝马那圈“天使环”,奔驰那片“星河灯阵”… 那都是能跟驾乘者进行“心灵沟通”的!
可现在呢?
看看大街上穿梭的新能源座驾,一个个都啥模样?
“眯眯眼”!
“一线天”!
恨不得把车灯藏进车壳里,整个一“无面人”!
咱就纳闷了,莫非设计师们集体患了夜盲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车灯是汽车的精气神啊!
你弄个“丢了魂”的车,让咱这些审美偏传统的拥趸怎么接受?
当然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肯定有人就好这口,觉得前卫,够未来。
但可别忘了,普罗大众的审美,终归是偏爱经典的!
这也是为啥比亚迪能荣登新能源销量榜首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家的车灯,起码规规矩矩,尺寸也足够,看起来敞亮舒坦!
所以,咱用车社斗胆推断,小米SU7和YU7能脱颖而出,和它们那对“炯炯有神的明眸”脱不了干系!
试想一下,倘若这两款车也弄成“眯缝眼日行灯+分体隐蔽式前照灯”,销量还能有如今的十分之一吗?
恐怕悬得很!
小米汽车的精明之处在于,它明明是最年轻、最有资格前卫的品牌,却选择了相对保守的设计策略。
新能源的先锋性,应当体现在技术突破上,而非在审美层面另辟蹊径!
汽车这东西,是件大宗消费品,逆潮流而动,那是跟顾客的荷包作对!
毕竟,有经济能力买车的,多数是审美更为成熟的群体。
有些经典元素,还真没必要瞎折腾!
咱就指名道姓地说说部分新锐品牌,你们的设计思路,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一番了?
多向传统车企取取经,别老想着剑走偏锋!
正所谓“述而不作”,借鉴亦是传承。
咱也给各位车友归归类,眼下争议较大的几项设计:
眯缝式车灯:看着没精打采,像永远睡不醒!
分体式车灯:不好看! 真是磕碜! 紧要的事重复三遍!
隐藏式门把手:冬日冻手,盛夏烫手,还容易出状况!
无按键中控台:驾车时盲操? 这不是为难驾驶员嘛!
全景天幕:炎夏晒成焦炭,寒冬冻得哆嗦!
当然喽,咱也要秉公而言。
部分高端燃油座驾,的确也在尝试车灯扁平化设计。
但人家也是迫不得已!
大排量引擎需要散热,进气格栅必须硕大,车灯尺寸自然要让路。
再者说,发光二极管车灯集成度高,发热量小,也具备了瘦身的条件。
可要紧的是!
有些车企,纯粹为了赶时髦而赶时髦,把车灯弄成一道“光带”,简直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
电动车又不需要大费周章地散热,车头都是封闭构造,你跟着瞎起哄啥?
只能说,设计理念偏离了正轨!
归根结底,汽车设计,要回归本真。
讲究实用,追求美观,更要契合大众审美。
别老想着颠覆传统,有时候,尊重传统,反而是更好的创新!
恰如《礼记》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亦需在传承的基础上求变。
有意思的是,当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汽车越来越少,大家都一股脑地涌向“科技风”,仿佛没了大尺寸屏幕和细长条车灯,就没脸自称新能源。
咱也不清楚这股“审美降级”的风潮是谁挑起的,但咱觉得,是时候好好反思一番了。
孟子曰:“目明则可以视其所见。” 汽车之“目”,亦当明亮而有神。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
是不是也觉得当下一些新能源车的设计,简直是“本末倒置”?
欢迎在评论区踊跃发言,咱们一块儿吐槽!
看看大家最无法忍受哪个设计!
期待各位的高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