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电动车太憋屈,老百姓想装菜都难,这设计谁想的?

最近,不知道您有没有感觉到,咱们身边骑新国标电动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这车子,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它确实解决了大问题,尤其是在城市里,短途上下班、出门办个事,骑上它既不用挤公交地铁,也不怕堵车,风里雨里也比自行车强太多。

新国标电动车太憋屈,老百姓想装菜都难,这设计谁想的?-有驾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去年第三季度全国电动自行车的销量一下子猛增了35%,这说明老百姓是真心实意地需要它。

可另一方面,用过的人心里恐怕都有一本“吐槽经”,官方调查的满意度只有68分,这个分数可算不上高。

那扣掉的分数都去哪儿了?

恐怕大部分都扣在了“装不了东西”和“带不了人”这两大难题上。

一个明明能载着一个成年人跑遍全城的车,却连买两斤菜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想在后座上带一下自家上学的孩子,在过去更是想都不敢想。

这让很多人感觉,买的不是一辆便民的交通工具,倒像是在参加一场城市生活的“极限挑战赛”。

那么,一个为了安全而生的新规定,怎么就和咱们老百姓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打起架”来了呢?

这背后的来龙去脉,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时间倒回几年,看看这个“新国标”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年4月,一项名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这个标准的出台,初衷是非常明确且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为了安全。

在那之前,路上的电动车可以说是“群魔乱舞”,很多车子外观像自行车,速度却直逼摩托车,重量和体积也越来越大,闯红灯、超速、交通事故频发,给道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所以,新国标大刀阔斧地制定了几条硬性规定,核心就是给电动车“减负瘦身”,让它回归“自行车”的属性。

具体来说,就是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整车重量包括电池在内不能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不能大于400瓦,而且还必须有脚蹬子。

问题就出在这个55公斤的重量限制上。

您想啊,一辆电动车,车架、轮子、电机、控制器,再加上一块几十斤重的电池,这些基础部件加起来,重量就已经逼近了红线。

生产厂家为了让产品能够合法出厂,拿到那个关键的3C认证,就必须在所有非必要部件上做减法。

新国标电动车太憋屈,老百姓想装菜都难,这设计谁想的?-有驾

那么,什么是非必要部件呢?

在安全规范的定义里,那些方便我们装菜的前车筐、结实的后货架,就成了最先被“优化”掉的对象。

因为加装一个坚固的金属车筐或者货架,轻轻松松就会增加几公斤的重量,导致整车超重,无法通过认证。

所以,我们现在在店里看到的新国标电动车,才会是那样一副“家徒四壁”的模样,除了一个座位,几乎没有任何储物空间。

这并非是厂家不想方便消费者,而是在严格的规定面前,他们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

然而,政策的制定者可能在追求绝对安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电动车在中国家庭中扮演的复杂角色。

对于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来说,电动车远不止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代步工具。

它是妈妈们早晚接送孩子穿越拥堵街道的“校车”,是上班族下班途中顺路去菜市场采购的“购物车”,是老人们去公园、超市的“腿脚”。

它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是具体而微的生活日常。

当这个多功能的“生活平台”被强制简化为一个纯粹的“单人代步工具”时,政策的理想化设计和现实的骨感生活就产生了剧烈的碰撞。

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有人把沉甸甸的购物袋挂在车把上,龙头晃晃悠悠,转弯时心惊胆战;有人用绳子把孩子的书包强行捆在后座上,既不舒服也不安全;更多的人选择了铤而走险,自己找地方加装车筐和座椅,结果一上路就可能面临交警的检查和处罚。

这种每天都在上演的“不方便”,正是那份68分满意度报告背后,无数用户憋屈和无奈的真实写照。

好在,当数以亿计用户的真实需求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声音时,改变的曙光也开始出现。

相关部门,特别是工信部,也注意到了这个普遍存在的民生痛点,并且开始采取行动。

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是,官方明确提出,从明年开始,将允许在新款的电动自行车上安装经过专门安全认证的、可拆卸的儿童安全座椅。

这虽然只是解决“带人”问题的一小步,但却是政策思路转变的一大步。

它表明管理者开始从过去“一刀切”的禁止,转向了更加人性化、更加务实的“疏堵结合”的管理方式。

新国标电动车太憋屈,老百姓想装菜都难,这设计谁想的?-有驾

在保证安全这个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去寻找满足老百姓合理需求的解决方案。

这种倾听民声、及时调整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政策的风向刚刚转变,嗅觉灵敏的市场早已闻风而动。

像雅迪、爱玛这些行业里的领军品牌,它们最懂消费者的心思。

它们巧妙地运用规则,推出了一系列拥有独立3C认证的“官方改装件”,比如可以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后尾箱、经过严格安全测试的儿童座椅等等。

这个做法可以说是非常聪明。

它的逻辑是:我卖给你的车,是完全符合新国标的,没有任何多余的附件。

然后,你再从我这里单独购买一个同样经过国家认证的、合法的配件。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合规的电脑主机,然后再去买一个合规的显示器,两者组合使用,整个过程都是合法的。

当你骑着加装了这种官方配件的车上路时,即便遇到检查,只要能出示车辆和配件各自的合格证明,通常都能得到认可。

这一招,不仅为厂家开辟了新的利润空间,一个配件售价在一百多到三百元不等,更重要的是,它在现有法规框架内,为广大车主提供了一个合法、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解了燃眉之急。

那么,了解了这么多前因后果,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该怎么应对眼下的情况呢?

其实思路也很清晰。

如果您正打算购买一辆新国标电动车,建议您在挑选的时候,除了看外观、电池续航这些常规参数外,要多留个心眼,仔细观察一下车子的细节设计。

比如,看看车架上是否预留了一些标准的螺丝安装孔位,坐垫下方的空间是否足够平整,便于加装储物箱。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预留设计”,实际上是厂家为你未来的功能扩展所做的铺垫。

选择这种“潜力股”车型,以后加装官方认证的配件会方便很多,也更牢固。

另外,拿到购车发票后,一定要像保管重要文件一样妥善收好。

这张发票是证明你车辆合法身份的最直接证据,在年审或者接受路面检查时,它能帮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口舌和麻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