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不少人都坐过顺风车。
尤其是在节假日,想从一个城市回老家,或者跟朋友们结伴出去玩,顺风车既方便又比打车便宜不少,确实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它就像是咱们公共交通的一个有力补充,让回家路、出游路变得更顺畅了。
可是,不知道您有没有遇到过这么个情况:车开得好好的,司机和乘客聊得也挺开心,可车子一上高速,一到收费站,车里的气氛就可能变得有点微妙。
这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的高速费,到底该谁出?
是乘客理应分摊,还是该算在车主的成本里?
这个问题,就像一根小刺,虽然不大,但总能扎得人心痒痒,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这事儿,让原本挺愉快的一段路程,最后闹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这个问题不是个例,它几乎是整个顺风车行业里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一个容易引起矛盾的模糊地带。
最近,哈啰顺风车就针对这个核心难题,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功能,试图用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把这个事儿给说明白了,让大家以后坐顺风车,心里能更踏实。
首先,咱们得清楚,这高速费在一次顺风车出行里,到底占多大的分量。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不就是点过路费嘛,能有多少钱。
但事实可能超出咱们的想象。
根据哈啰平台花了五年时间,调研了足足几十万人次后统计出的数据,发现在整个顺风合乘的总成本构成里,高速费这一项,占比竟然能高达百分之四十。
这个数字可不小了。
举个例子,您要是从北京到天津,顺风车费可能是一百多块,但中间的高速费可能就要花掉五六十块钱,这几乎是车费的一半了。
对于那些需要跨省长途回家的人来说,几百公里的路程下来,高速费加起来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
过去,行业里对于这笔费用怎么处理,普遍没有一个硬性的、明确的规定,大多是依赖车主和乘客在路上自己商量着办。
这种“自由协商”的模式,听起来似乎挺灵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埋下隐患。
您想啊,在一个相对密闭的车内空间里,跟一个刚认识没多久的陌生人去谈钱,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技巧和情商的事。
乘客心里可能会犯嘀咕:平台收的车费里,难道没把高速费算进去吗?
司机现在提这个,是不是想额外多收钱?
而司机师傅那边,心里也可能挺为难的。
开顺风车,本来就不是为了赚大钱,主要是为了分摊点油费,如果再把大几十甚至上百块的高速费也自己扛了,那这一趟下来可能真就成了“学雷锋做好事”,白忙活了。
可要是主动开口跟乘客要,又会担心对方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人太计较,不够大方?
就是这种双方心里都在打小九九,又不好意思直接说的状态,导致沟通很容易产生误会。
有的人脸皮薄,干脆就不提了,自己默默把钱付了,但心里憋屈,影响了开车的兴致;有的人性格比较直接,开口问了,但万一乘客不太情愿,或者双方对分摊比例有分歧,那接下来几个小时的路程,车里的气氛估计就尴尬到冰点了。
正是这种规则上的空白,让本该是互帮互助、共享出行的好事,在很多时候变成了一场考验人心的心理博弈。
面对这个困扰行业已久的问题,哈啰平台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下功夫去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他们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持续地收集用户的反馈,累计调研了数十万人次,试图从真实的用户心声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这个调研结果非常有启发性。
数据显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乘客,确切地说是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其实是愿意主动分摊高速费的。
他们能够理解车主的出行成本,也认可走高速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而在车主这边呢,只有极少数,大概百分之六的人表示完全不愿意承担任何高速费。
这个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车主和乘客,本质上都是通情达理的,并不是非要斤斤计较、占对方便宜的人。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都明白共享出行的核心是成本分摊。
那矛盾到底出在哪儿呢?
就出在了缺少一个让大家都能体面、高效地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和时机。
大家不是不愿意,而是“不好意思说”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说”。
基于这个深刻的洞察,哈啰顺风车的新功能就应运而生了。
这个新机制的核心思路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关于高速费这个敏感话题的沟通,从行程中的“当面说”,提前到了行程开始前的“线上选”。
它把双方的意愿表达,全部搬到了手机App上,在大家还没见面之前,就把这件事给敲定了。
具体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乘客在发布出行行程的时候,系统会增加一个选项,明确询问“关于可能产生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您是否愿意分摊?”底下会提供几个清晰具体的选项,比如“愿意,与车主各付一半”、“愿意,我全部承担”或者“不愿意分摊”等等。
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预算,轻松地做出选择。
这个动作在下单前就完成了,没有任何当面沟通的压力。
而对于车主来说,他们在看到订单、准备接单之前,就能在订单详情里一目了然地看到乘客关于高速费的意愿。
这位乘客选的是分摊一半,还是全额承担,都写得清清楚楚。
车主可以根据这个信息,结合自己的路线和成本,自主决定要不要接这笔订单。
如果乘客选择了愿意分摊,车主也接了单,那就意味着双方在出发前就已经通过平台达成了一个无声的“君子协定”。
更方便的是,如果双方达成了分摊的共识,这笔高速费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支付,省去了行程中掏现金、找零钱的麻烦,也彻底避免了因为算账不清等小细节再次引发不愉快。
这个创新功能,就像是在车主和乘客之间搭建了一座提前沟通的桥梁,让双方都能在出发前就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明确的预期,从根源上化解了潜在的沟通分歧。
根据平台的测算,这个新机制预计全年可以帮助平台内减少数万起因为高速费而产生的车乘磋商和分歧,相关的用户投诉和求助率,预计也能因此降低大约百分之二十五。
这背后,是成千上万次更加顺心、更加和谐的出行体验。
这种从用户真实痛点出发,用技术手段去优化人际交往细节的创新,正是我们国家互联网企业从粗放式增长走向精细化运营的一个缩影,它解决的虽然是小问题,但温暖的却是大家出行路上的实在人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