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不少朋友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宝马推出了全新的“2026款”7系,标题还挺吸引人,说什么“配置增加定价不变”,听着就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不过咱们得先把这事儿说清楚,这其实不是什么穿越到未来的“2026款”,而是宝马刚刚发布的2024年度小改款车型。
这个小小的年份乌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即便是像宝马这样的国际豪华大品牌,如今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也得放下身段,开始琢磨怎么更接地气地讨好咱们消费者了。
这究竟是宝马的主动升级,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呢?
这事儿值得咱们好好聊聊。
咱们先来看看,宝马这次到底给新款7系动了哪些地方。
所谓“加量不加价”,听起来诚意满满,具体落到实处,宝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调整。
一方面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好东西。
比如,新款7系现在全系列都标配了隔音玻璃。
这玩意儿听起来简单,但效果很明显,就是能让车里变得更安静,不管是在高速上还是在嘈杂的市区,都能给你一个更私密、更高级的乘坐环境。
以前这可是高配车型才有的待遇,现在入门款就能享受到。
同时,对于买最低配735Li车型的车主来说,这次也给配上了那套很有科技感的一体式悬浮曲面屏,整个中控台看起来立马就跟上了潮流。
而往上一级的740Li车型,则直接给了一套更高级的别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在跑高速的时候帮你跟车、保持车道,大大减轻长途开车的疲劳感。
你看,这些升级都是冲着提升日常用车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去的,都是实打实的体验提升。
另一方面,有增加就有减少,企业也要考虑成本。
宝马这次把一些不太起眼,或者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的东西给简化了。
比如说,M运动套装车型翼子板上那个小小的“M”字母标志,这次就给取消了。
说实话,这个小牌子除了让车主心里觉得更运动一点,对车的性能和驾驶感受没有任何影响。
还有一些像车门加热这样的配置,对于咱们国家大多数地区的用户来说,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现在变成了选装项。
你需要,就多花点钱选上;你觉得没必要,那正好省了一笔开销。
宝马这一番操作,可以说算盘打得很精,它把钱从那些大家不太在意的地方省下来,花在了我们现在买车最看重的“安静”和“智能”这两个方面。
这与其说是宝马大发善心,不如说是它对当前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做了一次精准的把握。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让曾经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不愁卖”的宝马,也开始变得如此“精打细算”了呢?
答案,就藏在我们身边日益强大的中国汽车品牌里。
想当年,提到百万级豪华轿车,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无非就是宝马7系、奔驰S级和奥迪A8L这老三样,它们之间的竞争,更像是巨头之间的内部游戏。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赛道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中国新秀,它们不仅敢于挑战,而且实力不容小觑。
就拿咱们身边的例子来说,理想汽车推出的L9,直接喊出了“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的口号,车里头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把家庭出行的舒适度做到了极致,它的智能化体验和车机系统的流畅度,更是让很多传统豪华品牌望尘莫及。
再看看新势力里的蔚来,它们即将推出的行政旗舰轿车ET9,预售价高达80万元,直接把目标瞄准了迈巴赫这个级别的对手,它搭载的那个叫“天行”的智能底盘系统,据说高级到可以像人一样“思考”,过个减速带车身几乎没有晃动,这种技术实力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更不用提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仰望,推出的U7车型,无论是在性能参数、科技配置还是豪华感的营造上,都展现出了世界顶级的水平。
空口无凭,我们看看数据。
根据公开的销量数据,就在不久前的5月份,被很多人开玩笑称为“移动的精装房”的问界M9,单月销量就突破了16000台。
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可能比宝马7系在国内一整年的销量还要多。
而宝马7系,目前在国内市场每个月的销量基本维持在2000台左右的水平。
面对这样巨大的差距,任何一个汽车厂商都无法视而不见。
宝马清楚地看到,过去那种单靠一个蓝天白云的标志、出色的操控性能和品牌历史就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特别是新一代的成功人士,他们对“豪华”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他们不仅看重品牌带来的身份象征,更在乎实实在在的科技感、无微不至的舒适体验以及更贴心的服务。
所以,这次宝马7系的年度改款,可以看作是宝马对中国市场这场“新豪华”革命的一次正面回应。
当然,宝马并没有丢掉自己的看家本领。
它依然保留了那台备受好评的3.0T直列六缸发动机,无论是低功率版还是高功率版,动力都非常充沛,那种深踩油门时平顺而又源源不断的加速感,依然是宝马最迷人的地方。
它那接近5米4的车身长度和超过3米2的轴距,也保证了作为一台旗舰级轿车应有的强大气场和宽敞的后排空间。
那个颇具争议的巨型双肾格栅,虽然很多人觉得过于夸张,但不可否认,它确实让这台车在路上的辨识度独一无二。
车内的设计,宝马也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那条环抱式的交互光带,试图用灯光来营造出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座舱氛围。
归根结底,宝马还是那个宝马,它有着深厚的造车底蕴和对驾驶乐趣的执着追求。
但同时,它也在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更懂中国消费者的品牌。
这次“加量不加价”的调整,更像是一次积极的适应和改变。
它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没有任何品牌可以高枕无忧。
即便是宝马这样的百年老店,也必须放下昔日的骄傲,认真倾听市场的声音,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因为只有当市场竞争足够充分时,我们才能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产品力更强、配置更丰富的汽车。
那个单凭一个车标就能溢价几十万的时代,正在慢慢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看重产品本身价值的新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