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出新PLUS版,第四季度上市,改名字换设计两百万内

最近这汽车市场可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各种新车发布的消息就跟连续剧似的,一集接一集。

这不,东风日产那边也放出了个大消息,说他们家的金字招牌“天籁”,准备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也就是天冷了以后,推出一个全新的版本,名字起得也挺时髦,叫“天籁PLUS”。

一听这名,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咋跟买手机似的,还分标准版和PLUS版?

这车到底PLUS在哪了?

天籁出新PLUS版,第四季度上市,改名字换设计两百万内-有驾

是加量不加价,还是说只是换了个马甲重新出来闯荡江湖?

这背后日产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变化说起,那就是这张“脸”。

这次天籁PLUS的外观改动,可不是小打小小闹,简直就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容手术”。

原来大家熟悉的那套“V-Motion”设计语言,就是那个V字形的大中网,这次被完全抛弃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官方称作“展翼式”的格栅,说白了,就是用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横向镀铬条,把整个车头撑得特别宽、特别扁平,看上去气势确实比老款足了不少。

最抓人眼球的,还得是那对大灯,中间用一根LED灯带连了起来,形成了现在最流行的贯穿式设计,晚上亮起来,辨识度绝对一流。

更有意思的是,车头中间那个圆形的日产车标不见了,换成了可以发光的“NISSAN”英文字母。

这种设计,咱们在很多国产新能源车上早就见怪不怪了,现在日产也学了过来,看来也是想让自己显得更年轻、更科技化一些。

车尾的设计也和车头遥相呼应,同样换上了贯穿式的尾灯,整体感非常强。

总的来说,这套新外观让天籁的气质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从一个成熟稳重的居家好男人,一下子变成了走在时尚前沿的潮流先锋,看着确实挺像车展上那种轻易不敢量产的概念车。

天籁出新PLUS版,第四季度上市,改名字换设计两百万内-有驾

除了外观,名字上的小细节也值得玩味。

中文名叫天籁PLUS,简单直接,告诉你这是个加强版。

但它的英文名,又悄悄地改回了“TEANA”。

对于一些老车迷来说,“TEANA”这个词是有特殊情感的。

当年,天籁正是凭借这个名字和它那无与伦比的舒适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移动大沙发”,在国内中型车市场打下了一片江山。

现在日产重新把这个名字捡回来,显然是想勾起大家的美好回忆,打一手情怀牌。

一边用“PLUS”吸引对新事物好奇的年轻人,一边用“TEANA”触动老用户的心弦,不得不说,日产这步棋下得挺周全。

不过,夸完了外观,咱们也得聊聊内在。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地方。

如果你期待天籁PLUS在动力、操控上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那可能要失望了。

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新车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从老款车上搬了过来。

天籁出新PLUS版,第四季度上市,改名字换设计两百万内-有驾

动力系统依然是那两套我们非常熟悉的组合:一套是主打高性能的2.0T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能爆发出179千瓦的功率和371牛·米的扭矩,这个数据在同级别的燃油车里绝对是顶尖水平;另一套则是主打平顺省油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满足日常家用绰绰有余。

变速箱也还是那台兢兢业业的CVT。

所以说,这次的“PLUS”,主要就体现在了看得见的外观和听得见的名字上,骨子里,它还是那个我们所熟悉的天籁。

那么问题就来了,日产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换汤不换药”的操作呢?

这背后其实是当前合资品牌,尤其是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现实困境和一种生存策略。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控制成本。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特别是新能源车企,发展速度飞快,技术更新迭代神速,设计一个比一个大胆,价格还特别有竞争力。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像日产这样的传统车企,每花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

重新开发一个平台,搞一套新的动力总成,那投入的资金和时间都是巨大的,风险也很高。

相比之下,只改动外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壳”,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

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用一张全新的面孔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维持产品热度,这笔账,日产算得很清楚。

天籁出新PLUS版,第四季度上市,改名字换设计两百万内-有驾

其次,这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市场策略,叫做“新老同堂销售”。

根据经销商那边的说法,天籁PLUS上市之后,现在在售的这款老款天籁并不会马上停产,而是会和新款车一起卖。

这就很有意思了,相当于把客户群体做了个细分。

新款天籁PLUS,设计前卫激进,明显是冲着年轻人来的,那些追求个性、把颜值放在第一位的消费者,很可能会被它吸引。

而老款天籁,设计经典耐看,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质量和口碑都很稳定,对于那些思想比较传统、买车更看重实用性和可靠性的中年家庭用户,或者是一些单位采购来说,老款可能反而是更稳妥的选择。

这样一来,日产就等于撒下了一张更大的网,既能捕获喜欢尝鲜的“新客户”,又能留住忠于经典的“老客户”,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不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

咱们再从市场的角度看看,日产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

根据数据显示,就在前不久的七月份,天籁一个月的销量是七千多辆,这个成绩放在整个中型轿车市场里,只能排在第十二位。

虽然不算差,但也绝对算不上优秀。

它的老对手,像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依然是难以撼动的大山。

更要命的是,像比亚迪汉这样的国产新能源轿车,销量上早就实现了对这些合资老将的超越。

天籁出新PLUS版,第四季度上市,改名字换设计两百万内-有驾

面对这样的压力,天籁急需一些改变来提振士气,刺激销量。

这次的PLUS版本,就是它在年底销售旺季到来之前,打出的一张重要的牌。

价格方面,预计会和现款基本持平,起步价可能还是在十七八万左右。

用一个更新潮的外观,卖同样的价格,去打动那些还在持币观望的消费者,这个逻辑是完全成立的。

当然,这种做法也必然会引来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人会觉得,这不就是“样子货”吗?

核心技术一点没升级,光换个壳子有什么意思。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智能化、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天籁PLUS连一套像样的混合动力系统都没有提供,还在坚守纯燃油车的阵地,是不是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这种看法虽然有道理,但我们也要看到日产的另一层考量。

对于日产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稳妥的过渡策略。

它并不是没有电动化技术,但要将天籁这样一款承载着巨大销量的支柱车型贸然全面电动化,风险太大了。

市场上依然存在大量对纯电动车有里程焦虑、充电顾虑的消费者,他们仍然钟情于燃油车的驾驶感受和便利性。

天籁PLUS的任务,就是用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去稳住并且吸引这部分燃油车的忠实用户。

它仿佛在对这部分消费者说:“嘿,如果你暂时还不想买电车,不妨看看我,我这台油车现在长得可比很多电车还要酷炫!”这其实也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巨大变化,那就是我们的消费者审美和市场潮流,正在反过来影响着这些国际汽车巨头。

曾几何时,都是我们学习和模仿它们的设计,而现在,无论是贯穿式大灯还是发光字母车标,都是它们在向我们中国的流行趋势靠拢,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