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间倒退回去,就十来年,大概2010年那会儿吧。你闭上眼睛想一想,那时候咱们街上跑的,都是些什么车?是不是脑子里立马就蹦出那几个标志?一个圈的,三个菱形的,蓝白螺旋桨的,反正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美国通用,这几个名字就像刻在马路上一样,密密麻麻,看都看不过来。它们就像几座大山,真的,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
我们自己呢?那时候我们的汽车工业,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些巨头面前,就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人家已经是百米飞人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老三样,汽车的心脏、骨骼和神经,人家玩了一百年,早就用一堵一堵的专利墙给你围得死死的。你想绕过去?没门儿。你想自己从头搞?行啊,等你搞出来,人家又迭代好几轮了。那种感觉,特别无力,就像你在一个别人已经写好规则的游戏里,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只能当个陪练。是就这么认命,还是再花一个世纪去追?说实话,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挺没底的。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一份文件,一份看上去跟你我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文件,叫“十二五”规划,悄悄地出台了。谁会去看那玩意儿啊?密密麻麻的字,全是宏大叙事。但就在那些宏大的词下面,藏着一个词,叫“战略性新兴产业”。然后在这个大词的更深处,又藏着一个当时没几个人在意的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对,就是掀桌子。这是一个当时看来疯狂至极的决定。顶层的那群人,他们做出的判断是:既然这条燃油车的老路,我们跑得这么憋屈,跑得这么累,还他妈的看不到头,那干脆……咱们不跑了。咱们换条路,一条全新的、没人走过的路,我们去未来,去那条路的终点等你们。
这盘棋,下得真的又大又狠。
第一招,现在回头看,简直简单粗暴,就是砸钱。你可能还记得,最早那几年,买个电动车,国家给的补贴高得吓人。那会儿网上铺天盖地都是骂声,说这是在骗补,说这是拿纳税人的钱打水漂。说实话,骗补的有没有?肯定有,而且不少。早期的市场乱得一塌糊涂。但你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去想,这笔“学费”,它好像又非交不可。不这么砸钱,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企业,可能一天都活不下去;不这么砸钱,市场就永远是零,老百姓压根就不知道,哦,原来车子还能不用油。
然后,绿牌不限行,免购置税……各种政策组合拳,一路绿灯。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公平的市场竞争,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在那些燃油车巨头密不透风的铁桶阵里,硬生生给你撕开了一道口子。就为了给咱们自己那些刚发芽的电动车小苗苗,留一条能喘气的活路。
好了,钱砸下去了,车开始有了,但新的问题来了,充电怎么办?总不能开出一百公里就趴窝吧?这就到了第二步,也是五年规划这种东西真正展现出它“可怕”力量的地方。光靠企业自己,你让他去全国铺充电桩?那得铺到猴年马月去。但规划一声令下,国家电网这种巨无霸就亲自下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建狂潮,在全国范围内就这么展开了。今天,我们觉得在高速服务区,甚至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县城里找到充电桩是理所当然的。别天真了,那不是哪个企业突然良心发现,那是背后有一只巨大的手,指着地图说:这里,这里,还有那里,必须给我建起来。
当市场被激活,路也修得七七八八的时候,国家又下了一步更狠的棋,一步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棋:把特斯拉这条最凶猛的“大鲨鱼”,原封不动地请进了中国。
所有人都炸了锅。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我们好不容易用钱、用政策喂养起来的一群“小鱼苗”,你现在把鲨鱼放进来了,这不全得被吃干抹净了?但真正高明的棋手,他看的永远是三步之后的事。特斯拉一来,确实像一场风暴,哗啦一下,就把一批还在那儿混日子、骗补贴的本土车企给冲垮了。
但它也像一条鲶鱼,把整个池子的水都给搅活了。从宁德时代的电池,到成千上万个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名字的零部件供应商,为了活下去,为了能挤进特斯拉的供应链,或者为了能在和特斯拉的搏杀中不被淘汰,它们被迫开始了一场又一场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的极限挑战。那几年,整个产业链都被逼得脱了一层皮。
然后呢?然后,当国家补贴的潮水慢慢退去,我们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这片沙滩,想看看最后剩下的是谁。结果我们惊讶地发现,站着的,竟然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比亚迪、蔚来、理想、长城……它们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丛林游戏里,被那条鲨鱼追着跑,反而练出了一身肌肉,真正地站稳了脚跟。
现在你再回头看,今天国产车这场惊天大逆转,你还觉得是偶然和运气吗?根本不是。这是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再到“十四五”,连续三份五年规划,长达十几年的精心布局,一步一个脚印,硬生生走出来的必然。
这就是五年规划这种东西真正厉害的地方。它能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作为一个单位,去思考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的未来。它能承受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的短期巨额亏损,去换一个全局性的、未来的胜利。
而汽车,也只是这本未来剧本里的一个章节而已。你想想,我们脚下这张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当初不也是顶着“天价亏损”“劳民伤财”的巨大压力强行上马的吗?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把中国的经济地理彻底重塑一遍,让所有东西都流动得更快嘛。
我们头顶上这片越来越蓝的天空,不也是规划用环保指标这把刀,逼着无数高污染的企业经历了刮骨疗毒一样的痛苦转型,才换来的吗?
还有我们手里信号永远满格的5G手机,那背后是几百万个基站,不计成本地铺设,为的,就是抢到下一张数字时代的入场券。
所以,别再说五年规划这种宏大的东西,跟我们普通人没关系。它就是国家给我们所有人画出来的一份最牛的财富藏宝图。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未来这几年,钱、政策、人才这些最宝贵的资源,会像潮水一样往哪儿涌。
你只需要去看看,你现在干的这行,是不是规划里反复强调的那个方向?你的职业,是不是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这些词,在同一个频道上?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不是这场牌局的旁观者。我们每一次加班,每一次创业,甚至每一次走进商场,选择买了一辆国产车,其实都是在为这个国家的宏大蓝图,投下我们自己最宝贵的那张信任票。我们,就在这局棋里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