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发布会变了味,技术不再难懂,产品经理讲人话

比亚迪最近是不是换了个“大厨”?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味道怎么突然间就变了?以前那是一锅难咽的技术大炉煮,现在搁这儿竟然成了香喷喷的家常菜了,这也太神奇了。

先说说我的亲身感受吧,这个三月份,说实话我还真有点密集地“围观”比亚迪的新车发布会:方程豹、仰望U8L鼎世版、还有海豹07DM-i。现场氛围和以前大不一样,真有种“频道突然跳了个台”的既视感。这次的“厨师”,换菜谱了么?

其实比亚迪早几年开发布会,恨不能每个工程师都拉出来给你讲个PPT,专有名词一大堆,氛围紧绷得跟导师开组会似的:动力电池到底怎么热管理、驱动系统哪个拐弯更硬核、算法又拔高了多少分、零到百公里加速又快了几毛秒……听得人脑瓜子嗡嗡,只觉得人家的技术高不可攀。技术好是好,但你说听得明白么?不明白。你说能记住点啥?也记不住。

想想餐馆做菜,*再好的食材、再有名的大厨,天天把营养成分当菜名报给你*,能吃进去么?你会觉得香么?我这个人,嘴笨但心气高,总觉得吃饭得有味道,买车也得有感觉。可偏偏以前比亚迪说的,全是“钢铁直男式”的怪味浓汤,压根和咱们这些吃瓜群众的胃口搭不上边。

谁说技术不能莱个好味道?但说到底,你造的车再牛,技术层层叠叠,说不明白老百姓能得到啥好处,那不是在自嗨么?

比亚迪发布会变了味,技术不再难懂,产品经理讲人话-有驾
比亚迪发布会变了味,技术不再难懂,产品经理讲人话-有驾
比亚迪发布会变了味,技术不再难懂,产品经理讲人话-有驾
比亚迪发布会变了味,技术不再难懂,产品经理讲人话-有驾

这回不一样。本来也没抱多大期待,就当去消磨时光。结果人家直接抛开了一堆术语,开始聊我们能感受到、“用得上”的那些事:出门省油省电,开车踏实安全,车内空间舒舒服服,智能功能直接叫好用不贵。各种新技术,怎么让你省钱、省心、开得爽——这些都掰开揉碎告诉你。

就说那场方程豹钛7发布会,那位*熊甜波*讲得可真溜,哪里不理解她直接举例子,说清楚你买回家能得啥实惠。这样的讲述方式,气氛就不一样了,技术突然就接地气。以前你觉得那是实验室的秘密武器,现在一听——哦,我要是不买这“黑科技”,亏的是我自己!

还有仰望U8L鼎世版,胡晓庆现场侃车,气场一下子就柔和许多。以前都是教授型发言,叫嚷着讲创新模式、核心突破。现在呢?讲产品力,讲用户感受,表情淡定,说辞平实。一个个“灵魂拷问”,用户关心的才是主角:我一个新手女司机,这车会不会难上手?自动泊车到底几秒搞定?冬天续航到底掉不掉电?——以前这些问题都没人搭理你,现在三句话给你回得明明白白。

再到海豹07DM-i,张卓走上台,西装笔挺不再是按套路宣讲,高高在上的气势都没了,讲得让你恍然大悟:“合着这新款好在哪,原来就这么几条!”一目了然,明白得很。不再是那种“隔行如隔山”的高深。

你要说比亚迪技术后退了吗?那倒没有。牛叉的东西还在一块块往外搬。只是他们终于搞清楚一件事:用户到底在乎什么。你把新三大件、新电池、新动力都说得再玄乎,让用户记住的是啥?是能用到的好处。开车花多少钱、出行多便捷、修车容易不容易、家里人坐着舒不舒服,天天用不用愁。

说白了,比亚迪没换食材,还是牛肉大餐;但“厨师”开始琢磨家常菜谱了。以前盯着教科书做高端菜,现在你要辣的我就辣的,你要少油我就少油,你不吃香菜我就不放香菜。做新车也是这样,会做菜的不一定会讲菜,现在人家愿意为吃饭的人好好做一次解说,这转型可比啥技术迭代有意义多了。

我有个朋友卖汽车,典型门外汉。他说原先每次听比亚迪发布会,脑仁都疼,听半天他就记住了一个词儿,“插混”,剩下一坨云雾。现在呢,看一场回来就跟我念经,“这台能纯电,能混动,能智能辅助驾驶,坐着安静,跑工地不怕磕……”这就是对比亚迪最大的认可:技术的路子没变,表达方式彻底更新了。

这事背后值得琢磨吗?我看挺值得。咱们身处国产车业大洗牌的年代,哪家不是一边堆技术一边拼噱头?但走到今天,有多少真正把用户捧在手心里?比亚迪能甘心从“工程师自述”转轨到“产品经理共情”,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转变。不是技术不行,是用户文化变了。朋友们以前狠狠地嚷要三大件,拼极限参数,现在有几个真看懂?大家不过就是想听:“你这车我家能不能放心用、到底值不值得花钱。”

还不是这么回事?你敢说,每个转型的品牌心里没有数?他们要竞争的不是技术,而是能不能让普通人真切体会到:买比亚迪,是踏实买了个新生活。这逻辑拧巴吗?一点也不拧巴。过去是等着你俯身来了解品牌,现在是品牌主动用你的话和你交心。

“技术发布会”有个好听的学名——工匠气息,“产品经理思维”有点接地气的意思——咱们都是人,懂你想啥。不是指望哪家车企手把手教你做选择,而是希望别把用户当二傻子。你能把复杂讲简单,这才是真本事;反过来,把简单讲复杂,才是浪费生命。

有人说,你看人家比亚迪,技术路线那么清晰,有必要讨好用户么?听起来在卖弄技巧,是不是矫情了?其实恰恰相反:技术本来服务于人,终点就是用户。再牛的动力电池、再先进的混动系统,用户感受不到,就没有用户买单。东西再好,不吃就扔,车再牛,不卖就关门。车市能讲明白这事,才是真的实力。

站在“换大厨”这个说法上讲,比亚迪真换没换一个内部的厨子,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明白了,有技术不是错,得好好端到你面前,得相信用户的感受才是成交关键。你只图自己爽,用户没感觉,最后谁也不买账。真懂用户的需求,才能在大潮里站得住脚,别管外面怎么样,自己的“味道”才最拢人心。

最后发个感慨:造车容易,卖车不易,说人话、办人事最难。咱也别总跟着端高筑远,愿意照顾烟火气那是大厨的胸怀。所以这波“比亚迪味蕾革命”,我举双手双脚表示支持——大厨不怕改良,咱们就怕一直封闭,舍不得和吃饭的人唠嗑。用户的嘴巴最灵,只有让他们说好吃,那才是真的好菜。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