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这两年都特别在意吃的东西,预制菜一出来,立马就炸锅了,老百姓直接起反应:这玩意连自己孩子都想糊弄?能不能对点儿胃?我琢磨着,“预制菜”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是信任问题。你说真要是有能把预制菜做得比现炒还好吃的人,怕是都得送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实预制菜琢磨来琢磨去,伤害不了谁,吃多了顶多拉个肚子;但最近我看到汽车圈开始流行另一个词,预制车,这事儿,比你晚饭吃了预制菜闹肚子,要严重一百倍。
我在网上看了几天,大家都说什么小米、理想这些新势力,为啥车三十来万?零件都是现成的,买齐了拼一拼就搞出来了,像极了“汽车版预制菜”。话说回来,你见过谁家把麻辣烫配料当宫保鸡丁卖?市场就这么好糊弄?这事儿啊,还是得问清楚:用供应商的配件,就叫预制了?要按这说法,全世界的车都是预制车,连奔驰宝马都得下岗。
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如大家都说的小米、理想,啥大零件都不是自己厂里敲出来的,电池找宁德时代,芯片用高通,刹车系统用博世……这些名字你可能觉得没啥,可要是不懂行,你随便问个修车师傅,他能跟你吹三天。用出名的一线供应商,这和胡乱拼出来的“通用件”是两码事。再说了,有些品牌还整合定制呢,比如小米不是把宁德时代电池直接塞进车,而是跟人家联合开发了啥“巨电芯”,还特意给电池包做了新结构,为了安全多花不少钱。高通芯片更是跟操作系统专门磨合过,把手机那套“快开快用”体验整到车里。
这种深度“定制+供应商合作”,其实跟预制菜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也就是说,虽然是“买材料”,但人家“用心做饭”,不光是给你蒸出来,还琢磨啥口味能让你满意。这种方式其实和平台化造车有点像。你看丰田、大众这种老牌厂子,不都搞平台化?一底盘撑好几种车,像MQB,啥轿车SUV都能用。有人说这就是预制车,换个壳就卖钱。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其实细琢磨一下,还是没理解平台和预制的区别。
平台化就像乐高积木,一个底板能搭出各种样式。速腾也许偏舒适,凌渡L调得更运动;探岳这种SUV,底盘、传动轴、车身高度都是重新设计。技术部门先拿平台做底子,给每种车不同的“调料”,最终味道各有特色。要真是预制车,还能见到速腾和探岳坐起来一模一样吗?平台化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每种车的最后表现,还是看技术团队是做小炒还是红烧肉。
预制车其实指的是那些“三无”产品:小厂、没平台、缺好料。你仔细看市面上的小品牌,没钱搞平台,没资源搞供应链。那咋办?要么买别人淘汰的底盘,要么市面随便进货拼起来。这车的构造,底盘用的老旧美国货、或者某个不知名车企的通用件,电气控制系统就是拼拼凑凑,安全也全靠自己忽悠。说白了,人家买车不是买饭,是买保险。小品牌的车既没技术也没资源,连电池都用着老掉牙的铅酸货,车身用的玻璃钢,看着像模像样,真碰上点事儿,秒变豆腐渣。这种车,根本没有啥定制和用心,做出来就是能动、能跑就行,性能安全全靠天意。
你说预制菜顶多肚子疼,预制车可不是一锅乱炖那么简单。买回家以后出了问题,售后能不能解决?零配件能不能买到?厂家能不能活过三年?这些连车企自己都不知道。尤其是出了故障,大品牌还能找人,预制车的小厂你很可能直接找不到下家。
人家大厂能平台化,是因为每年销量几十万、上百万。技术验证成百上千遍,出问题就优化,没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小厂一年才造几千辆,碰上点小事故,就是大案。你要问为啥小厂敢冒风险?其实是利润有点高。大公司走的是长远路线,在乎品牌声誉,还真希望车子卖出去没人闹鬼;小厂想着快速圈钱,拼一波就撤,车子能开一年不报废就行。消费者第一层是图便宜,第二层就该掂量掂量,这便宜最后是不是拿命去换。
你以为预制车只是质量不行,其实后头问题堆成山。先说售后,有的小厂一年就能跑掉,车子只要坏点什么,你都不知道该找谁。其次是创新没保障,这类厂商根本没能力持续更新,三年后市场换了芯片、电池升级换代,你的车就成了没人管的孤儿。还有安全问题,如今电车自燃的新闻三天两头就有,小厂拼拼凑凑的电池包,连个标准监测流程都不配有,谁敢保证电池不会爆炸?再说操控,正经车企测试底盘数万次,预制车的底盘能撑几回合?买回家还没开爽就散架的案例可不少。
我也不是说大家非得买最贵最好的,大众、丰田这些品牌其实也是平台化、模块化,但人家有钱钻研技术,也有账本能对得上,销量撑着把服务做下去,出了问题都能跟进解决。你想想,车这种东西,你是指望用三五年甚至十年。小厂的预制车,连个三年质保都差点意思,买回家那是心里揣着定时炸弹。
消费者买车,最怕买到“孤儿车”。啥是孤儿车?就是厂家倒了,配件没了,出故障没人修。大品牌不敢这么玩,因为质量售后直接砸牌子,还影响下一代产品。小厂呢,没牌子,没未来,闹完热闹就撤场,买的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说图便宜有错吗?没错,但买车毕竟不是买瓶可乐,坏了倒掉重买,几十万砸下去,就指望能用五六年,质量售后都得靠谱。
那有朋友问:以后新能源是不是都得成预制车?我说你别着急,汽车行业从头到尾都讲“共性+个性”,大厂家用一线供应商、技术团队定制优化,平台底子上做“专属调料”,车越做越多但质量能把控。预制车能不能活?也不是不可能,但真要走量,没技术没资源光靠组装,最后就剩下批量“散装质量”。你真要买,还不如省下钱买个二手大牌。
现在大家买东西最怕被糊弄。预制菜尚且能挑一挑,买车就真得掂量掂量了。别光看配置,宣传那都是商家的嘴皮子,关键是这车到底是不是拿着一堆“拼多多货”糊你一脸。平台、品牌、销量、供应商,这几样你都问清楚,不然真出了事,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最后说一句,预制菜有时候能解个馋,可预制车真不是闹着玩的。你要明白,一批好车,看的不是啥新潮噱头,而是底子和售后。三年后你是不是还能找人修,出了问题有没有维权的机会,这才是花钱买车的底线。便宜是好,但别把命便宜了。
你问我怎么看这预制车?我说了,能避开就避开,能不碰就不碰。你真缺钱买不到大牌,还不如去找个成色好点的二手车。毕竟三十万不是几十块,一朝糊弄,终身后悔。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