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展现发展活力

#美女#

未来车市谁主沉浮?上汽展现发展韧性

那场关于“未来中国只剩6家车企”的讨论仍在继续。专家列出的名单里,比亚迪、长安、广汽、奇瑞、吉利、上汽赫然在列。这不是终局预言,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淘汰赛早已开始。

何小鹏说十年后只剩“五强”,余承东认为不到五家,王传福说窗口期只剩三五年。这些判断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折。从近200个品牌到不足50家保持销量——这场洗牌比想象中更猛烈。

上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展现发展活力-有驾

传统巨头与造车新势力,各有所长。

传统车企手握规模优势和现金流。他们用燃油车利润反哺新能源,靠经销商网络深耕市场。但转身慢、标签固化是软肋。

新势力擅长用户思维和技术敏捷。理想定义“奶爸车”,蔚来构建用户社区。但他们面临盈利难题,从10万到50万辆的跨越是道坎。

上汽在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值得关注。

上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展现发展活力-有驾

旗下新能源品牌销量增长,智己、飞凡等子品牌持续发力。在智能驾驶领域,上汽投入坚定;在海外市场,出口量保持前列。这不是偶然——是长期技术积累与战略调整的结果。

看看广汽传祺M8宗师。5212mm车长配126线激光雷达,27个传感器组成感知网络。智能双模式空气悬架成为标配——这些配置背后,是传统车企向智能化转型的决心。

未来属于哪些玩家?

必须具备核心技术壁垒。比亚迪的电池、华为的智驾、上汽的海外渠道——没有独特优势很难生存。

需要稳定盈利能力。烧钱模式不可持续,自我造血能力是关键。

上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展现发展活力-有驾

还要有生态整合思维。从“垂直整合”走向“水平分工”,拥抱开放合作的供应链。

这场变革没有旁观者。35家整车企业分布在21个省份,每个品牌都曾为中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即使有些终将离场,他们的探索同样值得尊敬。

市场从不相信眼泪,只认可价值。当电动化成为基础,智能化成为赛场,那些既能把握技术趋势又能理解用户需求的企业,才可能笑到最后。

上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领域展现发展活力-有驾

上汽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传统巨头正在觉醒。而这场关乎生存的竞赛,远未到终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