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挺广,说的是大众汽车要推出一款全新的SUV,就是咱们国内卖的探歌(T-ROC)的换代车型,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款车要用上油电混动系统了。
这事儿听起来,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大众这个“老大哥”总算是想明白了,要跟上新能源的潮流了。
但咱们老百姓买车,看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听个名头就行的。
所以,这台所谓的大众混动新车,到底是诚意满满的“王炸”,还是一个反应慢了半拍的“过时产品”?
它来了之后,咱们的购车选择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事儿值得咱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看看这车长什么样。
从官方放出来的图片看,新款探歌的样子确实变了不少,变得比以前年轻、也更运动了。
以前的大众车,总给人一种稳重甚至有点刻板的感觉,就像一个不苟言笑的德国工程师。
但这次,设计师好像想通了,把前脸的进气格栅做得特别大,还往下挪了挪,里面是那种像蜂窝一样的网格,看着就挺有劲儿。
最时髦的还是车灯,现在都流行搞一条线把两边大灯连起来,这叫贯穿式设计,新款探歌也用上了。
更有意思的是,它中间那个大众的“VW”车标也能发光。
这个设计其实咱们一点也不陌生,现在很多国产新牌子的车都这么玩,晚上开在路上,一眼就能认出来。
大众这次也学过来了,说明他们也在努力跟上年轻人的审美。
车身侧面和车尾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车顶行李架、轮圈都弄成了黑色的,车尾的灯也和车头一样是贯穿的,车标也能亮。
总的来说,这台新车在外观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想摆脱过去那种“中年感”,努力向年轻消费者靠拢。
除了样子,中国人买车特别看重空间。
据说新款探歌的尺寸可能会变大,这倒是个好消息。
现在的探歌,在同级别的紧凑型SUV里,空间表现只能算是一般,尤其是后排,坐着稍微有点挤。
如果新一代车型能把车身和轴距拉长一些,那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就能宽敞不少,坐起来更舒服,也能更好地满足家庭用车的需要。
这一点,大众算是抓住了咱们国内消费者的一个核心需求。
再钻到车里看看内饰。
过去大众车的内饰,好用是好用,但就是设计上有点一成不变,科技感不太强。
这次新款探歌在这方面也下了大功夫。
根据已知的信息,车里会装上两块大屏幕,一块是开车的仪表盘,一块是中间控制各种功能的中控屏,尺寸都不小,这一下车里的科技氛围就上来了。
而且,中控台上那些实体按钮会少很多,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到触摸屏里去了。
另外一个挺大的变化是换挡杆,从原来扶手箱前面那个位置,挪到了方向盘后面,变成了电子怀挡。
这个改变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中间那块地方就空出来了,可以设计成更大的储物格,或者放手机无线充电的地方,用起来会方便很多。
可以说,在内饰设计和科技配置上,新款探歌总算是跟上了主流水平,不再是那个“老古董”了。
好了,外观内饰都说完了,接下来才是这台车最核心、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它的动力系统。
宣传里说,它要搭载一套由1.5T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eTSI”油电混动系统,还能在纯电模式下行驶。
听到这儿,很多人可能就糊涂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混动?
是像比亚迪DM-i那种,能充电、能当纯电车开几十上百公里的插电式混动吗?
如果真是那样,那确实挺有吸引力。
但咱们得仔细分析一下。
在大众的产品体系里,“eTSI”这个标识,通常指的是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
说白了,这种系统里的电动机,更像是一个“辅助”,它不能单独驱动车辆跑很远。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起步的时候,帮你推一把,让起步更平顺、更有劲儿;或者在你松开油门滑行的时候,让发动机熄火,从而省一点点油。
所谓的“纯电行驶”,可能也只是在停车场里挪车那么一小段距离。
它和我们现在国内市场上主流的插电式混动,比如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混动等等,完全是两码事。
那些国产的插电混动车,都有一块不小的电池,可以单独充电,充满电能像纯电动车一样跑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日常上下班通勤完全可以不用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省钱和环保。
而大众这套48V轻混,在节油效果上,跟真正的插电混动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还有个更让人看不懂的消息,说这款车的混动版要到2026年才正式推出。
这就奇怪了,马上就要发布的新车,如果核心的混动系统还要等两年,那现在发布的又是什么呢?
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测是,即将发布的全新探歌,可能先推出的是搭载48V轻混技术的燃油版,而那个技术更先进、能充电、能长距离纯电行驶的插电混动版,才是需要等到两年后的“期货”。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众这步棋就显得太慢了。
要知道,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两年时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我们的国产品牌已经把插电混动技术做得炉火纯青,并且价格已经下探到十万出头的时候,大众才拿出一个技术相对保守的48V轻混来应对,这在竞争力上显然是不够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价格。
现在卖的探歌,起步价是15.89万元。
那么这款全新的、带了点“混动”技术的新车,会卖多少钱呢?
有人预测,如果它的起售价能控制在17万元以内,就能和丰田、本田的混动SUV竞争。
这个想法放在几年前也许是对的,但在今天,大众的对手早就不仅仅是“两田”了。
它真正的对手,是那些价格更低、技术更好、配置更高的中国品牌。
你想想,花十五六万,现在能买到什么样的国产SUV?
你可以买到比亚迪宋PLUS DM-i,空间更大,能上绿牌,日常通勤全用电;你也可以买到吉利、长城等品牌的插电混动车型,它们在智能化、舒适性配置上,可能比大众还要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大众的新款探歌,仅仅是换了个新外壳、新内饰,配上一套节油效果有限的48V轻混系统,然后定一个比国产强敌们还高的价格,消费者会买单吗?
那个曾经让我们深信不疑的“VW”车标,现在还能值多少溢价?
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大家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技术水平和性价比。
大众这次的换代,虽然展现了求变的姿态,但从核心技术和市场节奏来看,似乎还是慢了一步。
这辆被寄予厚望的混动新车,未来在国内市场的路,恐怕不会那么好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