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在欧洲再度亮相,这事儿怎么想都让人心里高兴。可高兴归高兴,仔细一琢磨,难道我们真的已经跑到了世界舞台的最前排吗?又或者说,奔向欧洲背后,我们到底在图什么?在这个被“伟大时代”、“奔跑中国车”这些口号鼓舞的时刻,不妨先问一句:中国车为什么奔向欧洲?欧洲,又为什么开始看中国车?
首先,话说回来,中国新能源车这几年动静真不小。以前我们提到汽车产业,满脑子都是国外品牌,奔驰宝马奥迪,说着“BBA”,仿佛中国车只能靠便宜二字在别人剩下的市场里“捡漏”。但现在不一样了,一线城市随便一瞅,深蓝、比亚迪、小鹏、蔚来也都成街景了。没了那点自卑,剩下的全是底气。
这种底气从哪儿来的?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核心还是技术在手心里攥得牢。中国车企这几年,砸钱砸人砸时间在电池、芯片、智驾上越磨越亮,慢慢就有了自信心。要问现在中国新能源车牛到哪了?你看欧洲人开始惦记咱的车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想把中国造的新能源体验搬到自家地盘,也说明咱的技术已经扎扎实实有威信了。
不过威信是一步一步争来的,不是突然就能让德国人法国人拿着高价买中国车当宝贝的。拿深蓝这次在慕尼黑车展的表现说事儿,咱们不是头一次带着新车去欧洲亮相,但这次有点意思,不光带去了新品,还带去了“重新定价”,让S05的售价直接翻了个倍。对比一下国内和欧洲的价钱,简单说,欧洲花三倍的钱买中国车,咱们心里到底咋想?
是不是我们终于把车卖出了价值?还是说这是欧洲市场的壁垒太高,税太重,物流、认证什么都得算进成本?其实这两者都对。欧洲不比国内,市场门槛高,各种标准复杂,稍微不适应,成本就上天了。但咱们车企要的不是短期利润,而是位置,是地位,是长远身份。
深蓝在欧洲卖贵,只是表面上的故事。背后的故事是中国车企发出了“我就是高端”的信号。这信号好使吗?根本不需要咱自己喊,欧洲人看了技术看了性能,说句“靠谱”,“中国车走到了BBA的位置了”,这才是真正的赢。
可是既然深蓝敢这么做,它的底气在哪?是不是光靠CEO的换人,团队的年轻化?还是说中国一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升级了?其实还是后者。现在中国车企,从设计、研发、供应链、生产到销售服务,把技术和产业的根基都铺开了,啥叫“卷”?这才叫真卷,标准一遍一遍地抠细节,产品一代一代地往上走,欧洲人、美国人都得服。
可再往下问一句,咱们为什么非得忙活着去欧洲,一口气跑到人家家门口“破圈”?
理由其实简单,第一步咱们把国内市场做大做强,逼着老外以我们为参照,把价格打下来,把技术卷上去。第二步,走到国际上,不光是卖车,更多是要证明咱不是只会“低价冲量”,而是有真正的技术创新,让他们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刮目相看。
欧洲市场,向来是技术和品牌的“试金石”,你只要能在欧洲被认可,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全球车市坐稳了板凳。欧洲人的认知从“低价中国货”,慢慢变成了“高端新能源首选”,这转变就是硬核实力的较量。
这时候再看深蓝这波宣传,老戏骨唐国强的配音一出来,带着种中国工匠精神和新时代梦想的气质,谁都能被打动。可是别光被感动冲昏了头脑,我们得问,这种自信是不是建立在真正的产品竞争上、技术创新上,还是说只是宣传给大家画饼?
说实在的,宣传确实管用,能让你心潮澎湃,但最终还得用实打实的好车来站稳脚跟。奔向欧洲不是终点,也不是最后一句话的底气,而是刚开了个头。欧洲市场复杂,标准严,消费端保守,竞争者多,我们得用产品一刀一刀地砍开市场,用技术一点一点地赢回欧洲人的信任。
而且还有个事必须考虑,欧洲那么多人确实愿意花高价买中国车吗?买了之后会不会有后悔?会不会觉得花了冤枉钱?这个答案,要看咱自己。你靠技术、靠服务、靠品牌坚持做下去,欧洲人迟早会服气。你要只是炒作一阵子,过了风头就歇菜,那以后他还会认你?
这个问题说大了,是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梦想,说小了,是一台台“奔跑中国车”真的能不能跑得远。我们其实用不着一味夸自己,也没必要躲在“门槛高、政策难”这些借口后头。
我们如果有实力,有底气,欧洲市场就是一个“照妖镜”,能把所有缺点和优势都照出来。消费者买了不满意,马上就被反馈淘汰;产品真牛,话语权就越积越厚。
所以,深蓝奔向欧洲其实是一场自我证明。我们要在别人的土地上答卷,让欧洲人用钱包投票,最终投出“中国新能源车,也许就是我首选”这样的结果。
还有一个角度值得琢磨:这场奔跑,跑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汽车早就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背后是电池技术、电子芯片、模拟仿真、智能出行一整套复杂的生态。你能把车卖出去,说明你能把技术链上下游都拉出来。
而未来地方市场会不会继续给中国车机会?只有一个答案:看你是不是真的有创新力、服务力、市场调整力。而不是只靠一时宣传,或者便宜的堆量。
最后说一句,深蓝们今天奔向欧洲,奔向“下一片深蓝”,其实是大家对于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征服。中国车能不能在欧洲扎下根,有多少人会真正成为中国车的粉丝,都要看企业自己的修为。路很宽,跑得也快,但能不能跑得远、跑得稳,那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车已经站在了新能源赛道的金字塔尖,但明天能不能继续在下一场比赛里获胜,还得靠一代代中国车企不松劲,继续奔跑,继续深耕。
所以,路很宽,大家一起跑这句话,虽然简单,却承载了无数中国汽车人的梦想。欧洲也好,全球也罢,归根到底是产品、技术、服务的胜负。时代很大,窗户很亮,“奔跑中国车”的未来,值得我们一起期待,也值得每一位参与者自己问一句,“这段路你能跑多远?”
这才是应该留给每一个深蓝、每一个中国汽车人的问题,也是我们真正自信的来源。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