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街头和赛道都能遇到的三菱,如今你还有印象吗?
有些画面,只要一闪过,就像有人在耳边吹了口冷风。前几天看到消息,说三菱彻底告别中国市场,连最后的发动机合资公司都停了,心里咯噔一下。说真的,这几年谁还经常提起三菱?朋友圈刷屏的都是各种“新势力”,一提性能,脑子里冒出来的是3秒零百和智能驾驶。但在二十年前,三菱可是热血少年标配的梦想。
我第一次和三菱“亲密接触”,是在北海道的一个冬天。那天云低压、风刺脸,试驾的是Lancer EVO IX。油门一踩下去,涡轮的轰鸣就像有人点燃了一条藏在背脊的导火索,前方的积雪被车头切开,喷到半空,又被寒风打回挡风玻璃。那种既兴奋又有点害怕的加速感,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出汗。当时我想,这不就是传说中WRC赛道上的机器,直接搬到我手里了吗?
三菱的拉力基因,说是刻在车架里也不夸张。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就接连在WRC和达喀尔赛拉力刷榜,用一堆冠军奖杯证明自己能打。那个时代,EVO三个字母在车迷圈里是硬通货,你哪怕在改装店随便装个RallyArt的尾翼,路上都会有人多看两眼。
其实三菱和中国的缘分,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早。七八十年代,他们就把卡车、发动机、甚至面包车技术带进来了。老一辈工程师聊起来都知道,一大票国内品牌早期用的发动机,都是三菱那套4G6系列。它不仅皮实耐用,动力也够,像江淮、长城、奇瑞、比亚迪……好多品牌的第一批主力车型,心脏都是三菱给的。当年市场里流传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国产车一半跑的都是三菱芯。”
要说名字响亮、让人记住的车型,怎么能少了帕杰罗?达喀尔冠军拿到手软,长途穿越和城市开都能兼顾。承载式车身里埋大梁的结构,在当时真是独门武功。90年代末,和国内品牌合作搞的猎豹、黑金刚,曾经是越野爱好者的标配。那时候路上遇到短轴版帕杰罗IO,小巧利落,像个能在胡同里撒欢跑的大块头。
进入新世纪,三菱也试过全面铺开。菱帅就是个典型例子,看外形就有EVO的味,底盘调得很实在,随便动动手就能给它加点竞技气息。等到广汽三菱成立,大家都觉得欧蓝德可能接住了接力棒。结果第一轮就遇上途观、RAV4、CR-V这种老江湖,后面劲炫、奕歌也没激起太大水花。
更麻烦的是,整个车市的节奏变了。自主品牌玩出花来,新势力抡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旗子冲锋,日本品牌稍微反应慢一步,就会被甩得好远。三菱的保守套路,到了这个牌桌上成了累赘,国产第三代欧蓝德短暂带起的那点销量,很快就被市场洪流淹没。
近几年,三菱一步一步退出各种合资和合作,就像老朋友在饭局上酒杯还没喝光,人却已经站起来告辞。这次连发动机的合作也结束,算是给这段长达几十年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有人说,这不仅仅是三菱的退场,还是一整个日系品牌时代的落幕。曾经鼎盛的丰田、本田、日产都感受到了寒意,更别提已经撤出的讴歌和名存实亡的英菲尼迪。
不过对我来说,那些记忆还在。比如在一个冬天的清晨,你在路口看到一辆灰色EVO,排气的“啾啾啾”声钻进耳朵,让你莫名想起自己二十多岁时的冲动;又或者在郊区偶遇一台老帕杰罗,车顶还顶着干掉的越野旗帜,看得人下意识点头致意。
至于未来能否再在路上见到这些老英雄?有车友打趣,说可能得去电影片场或者经典车聚会才有机会了。信不信由你,这画面我倒是挺期待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