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

坐在咖啡馆里,桌面上还残留着一圈没抹干净的水渍。

一位极星车主刚刚点了一杯美式,手机屏幕闪烁着最新的沃尔沃财报消息。

他下意识把劳力士挪了挪,生怕咖啡渍弄脏了表带。

这时候,他的脸色比手上的手表还复杂——嘴里念叨着“EX30真能割啊”,但眼里明显有了点新希望。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这不禁让我想起破案时遇到的那种反转:明明证据显示局势不妙,最后却意外冒出一个翻盘点。

不由得让人多看两眼,琢磨到底沃尔沃做了什么,才能在销量下滑时财务却反弹。

把案情摊开来看,沃尔沃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式降本”。

2025年第三季度,销量比去年同期少了7%,营收也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实打实是衰退中的模样。

这时候,换做寻常企业,大概率是高管开始写邮件,开大会讨论如何“提振士气”。

但沃尔沃没走寻常路,反手就是一套“成本削减计划”,裁掉3000人,其中1200名瑞典总部员工直接成了数据里的零。

剩下1800多人,散落在世界各地。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此时此刻,办公室里应该是咖啡续不上,而股票却涨得比咖啡因还快。

我见过的公司危机现场,不外乎三种结局:一是装死,二是拼命卖货,三是大刀阔斧。

沃尔沃选了最后一条“硬路”,而且执行力还挺像刑侦小组查案——能查的全查了,能砍的全砍了。

财报里,销售费用、行政费用、薪酬福利,三项加起来省下了36.4亿瑞典克朗。

表面上看,这种“见血”的操作确实让毛利率从17.7%直窜到24.4%,息税前利润率也涨到7.4%。

这不由得让我怀疑,裁员这根手术刀到底是治标还是治本。

故事要追溯到前任CEO骆文襟那一波操作。

他从戴森跳槽过来,主打数字化和纯电化,烧钱投资初创公司,仿佛把沃尔沃当成了科技独角兽。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战略激进,却忽略了跨国车企的本地化需求和地缘风险。

结果美国加征关税,沃尔沃两头受气,燃油销不动,电车又没法一门心思搞研发。

24年财报创了历史新高,却像穿了西服却只剩短裤的“裸奔”——光鲜下的隐忧随时可能爆发。

到了25年一季度,净利润直接腰斩,二季度遇上减值114亿克朗的“重大事故”,公司账本比咖啡馆的水渍还难擦干净。

此时CEO换人,返聘的哈坎·塞缪尔森选择从瑞典总部下手,办公室员工裁起来毫不手软。

这份魄力,恍惚间让我想起拯救日产的戈恩和斯特兰蒂斯的唐唯实——大刀阔斧有时真管用。

但故事总不能只靠砍人就能走远,否则“开猿截流”可能最后把技术和创新能力也消耗殆尽。

在刑侦现场里,嫌疑人一时藏住了线索,但案子总还是要靠细致推理才能水落石出。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财报数据上的好转没能掩盖一个事实:沃尔沃的销量依旧在下滑,新老车型都各有各的毛病。

旅行车V90要停产了,销量没见起色;EX30曾经在欧洲风光一时,现在被中欧关税压得喘不过气。

就连小改款的XC60,也是旧瓶装旧酒,销量顶多同比微涨。

可以说,老路已经堵死,新路还没开出来。

EX90跳票一年多,好不容易供应链稳了,又撞上新的关税战。

市场变化比刑侦案情更让人头大——每个新变量都可能是下一个“案发现场”。

这时候,沃尔沃想靠“老本”肯定不行,只能把研发成果和吉利的合作摆上台面。

新车型XC70横空出世,结合吉利供应链和沃尔沃自研技术,试图抢回市场。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配置上直接对标新势力,电动座椅、360°全景影像、百公里纯电续航、L2+辅助驾驶,该有的都有。

外观内饰还保持北欧性冷淡,实用和审美兼顾。

这种“中西合璧”方式,在案情里就像融合了传统侦查和现代技术,试图双管齐下。

动力总成也是个细节,XC70用的是P1+P2+P4电机方案,而不是领克08的P1+P3+P4。

这种调整其实是为了安全性考量,把P3换成P2,留出更多碰撞缓冲区。

发动机用的是BHE15-BFZ,帝豪和领克都在用。

这种“技术串门”方式让我不禁发笑,像是破案时警队之间偷偷借用设备,表面各自为政,内里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目前,XC70的店均大定10-12台,销量还算可观。

不少问界M7、理想L7的客户也被吸引过来。

沃尔沃明显放下了豪华品牌的架子,开始和新势力拼配置、拼性价比。

曾几何时,豪华品牌只需端着姿态就能卖。

但现在,只有车型竞争力上去,品牌价值才有底气谈。

否则就变成“吃老本”,吃着吃着就成了冷盘,没人再问津。

EX60明年1月亮相,沃尔沃能不能再来一波惊喜,全看能否把国产供应链的成本优势转化成实际产品力。

如果能借着动力电池价格的下降,EX60用更低成本切入市场,说不定还真能“破局”。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甚至连ES90都能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复活一下V90的传奇。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每次面对案情时的那种“谨慎乐观”。

裁员能带来短期财务改善,毛利率能漂亮一阵子,但公司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才是长远之计。

沃尔沃这次像是侦查组临时冲出死胡同,却还没拿到铁证。

对股东来说,短线能赚一波股票差价,可长远来看,没人愿意买只会裁人的“空壳豪车”。

当然,作为旁观者,我也得承认:现实就是这么矛盾。

裁员的刀落下去,数据立刻见效,股价也跟着起飞。

但留在办公室的员工,谁知道下次名单里会不会有自己?

沃尔沃裁员三千人,员工压力大,企业成本降低-有驾

对于豪华品牌来说,如何在“瘦身”和“健身”之间找到平衡,是个永远说不清的话题。

技术创新,市场适应,新产品研发,每一步都像侦查案情,需要证据支持,也要留点后手。

其实,今天的沃尔沃不过是整个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

新势力崛起,传统豪强转型,谁都在试探自己的极限。

技术可以借,成本可以砍,但市场的选择总是比财报数据更真实。

下一步,沃尔沃会不会真正走出困局?

产品力和品牌力能不能兼得?

就像每次案子结案时,虽然找到了凶手,却总留下一堆余味让人琢磨。

也许,有朝一日我们都得面对那个终极问题:在变革的潮流里,你是选择短板的刀还是选长远的路?

裁员能救急,但创新才能长治。

你怎么看,沃尔沃这次的“翻盘”,真能持续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