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里,中国车市又迎来了一波“月考放榜”。当大部分车企忙着展示新能源车销量“火箭式蹿升”的成绩单时,一汽-大众却带着一份“反常规”的答卷闯入视线——15.4万辆的月销量中,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4%。这看似微弱的涨幅,在新能源浪潮汹涌的当下,反而像是一块“活化石”,让人忍不住想凑近瞧瞧:燃油车真的要被淘汰了吗?这家老牌合资车企又是怎么在电车围剿中稳住阵脚的?
燃油车还在“闷声干大事”
翻开一汽-大众的成绩单,最显眼的数据是大众品牌单月卖出8.7万辆,奥迪品牌以5.6万辆稳坐国产豪华燃油车头把交椅,就连主打性价比的捷达品牌也贡献了1.1万辆。要知道,2025年的汽车市场,价格战已经从“贴身肉搏”升级成“刺刀见红”,特斯拉年初官宣Model Y直降5万,比亚迪秦PLUS喊出“油电同价”口号,就连新势力零跑都靠“半价理想”冲上了销量榜首。
但一汽-大众的燃油车硬是扛住了压力。比如捷达VS7,这款10万元级SUV在三四线城市卖得风生水起,一位山东的经销商透露:“很多顾客进店就问‘有没有不用充电的车’,特别是跑长途的网约车司机,宁可多花点油钱,也不想半路找充电桩。”而奥迪A6L的销量数据显示,3月单月交付量突破1.2万辆,一位北京车主直言:“买豪华车还是更信任传统品牌,电车总感觉少了点‘灵魂’。”
“三条腿走路”的秘密
如果说新能源车企靠“一招鲜”闯天下,那一汽-大众更像是在玩“平衡术”。大众品牌守住基本盘,奥迪用燃油车稳住高端市场,捷达则瞄准下沉市场精准发力。这种“多线作战”的策略,让一汽-大众在行业大洗牌中显得游刃有余。
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同属国有车企的广汽集团,3月销量同比下降3.01%,而一汽-大众却能逆势微增。这背后离不开产品的快速迭代——比如大众ID.7 VIZZION纯电轿车3月刚上市就拿下超5000台订单,虽然纯电车型占比还不高,但至少让消费者看到“大众不只是燃油车”。而即将推出的全新速腾L,据说搭载了1.5T EVO发动机,油耗比老款降低10%,明显是在燃油车领域继续“抠细节”。
新势力围剿下的生存法则
当零跑、小鹏这些新势力用“周销量榜单”刷屏时,传统车企的月度数据似乎显得有些“古板”。但一汽-大众的经销商网络和供应链优势,恰恰是它对抗新势力的底牌。一位长春的4S店销售经理算过一笔账:“我们店平均每天接待30组客户,其中一半以上是冲着燃油车来的。很多家庭用户觉得,买车不是买手机,稳定性更重要。”
更关键的是,一汽-大众的“老本行”燃油车依然有利润空间。相比之下,新势力为了冲销量,不得不“赔本赚吆喝”。比如理想汽车3月交付3.6万辆,但每卖一辆车平均亏损近万元;而一汽-大众的燃油车单台利润虽不如从前,但胜在规模效应。这种“闷声赚钱”的能力,让它在价格战中多了一份从容。
下半年要放大招?
尽管3月销量稳中有升,但一汽-大众显然不打算躺平。据内部人士透露,下半年将推出至少三款新车:一款是基于MEB平台的全新纯电SUV,瞄准20万元级市场;一款是搭载插混系统的迈腾GTE,试图在新能源和燃油车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有一款代号为“VW371”的跨界车型,据说设计风格“比CC更激进”。
这些新车的布局,透露出一个信号:一汽-大众既不想放弃燃油车的基本盘,也不愿错过新能源的增量市场。用网友的话说:“这是要‘燃油车赚利润,电动车攒口碑’两手抓啊!”
尾声:燃油车的“中场战事”
当行业都在讨论“电车何时全面取代燃油车”时,一汽-大众的销量数据像是一盆冷水——至少在中低端市场,燃油车依然有庞大的需求。一位行业分析师说得直接:“未来十年,中国市场很可能是‘电车冲高端,燃油守下沉’的格局。”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场博弈最大的好处或许是:无论选择油车还是电车,都能买到更实惠、更成熟的产品。
看着一汽-大众的销量成绩,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与其争论“油电谁赢谁输”,不如承认——这个时代的车市,容得下多种动力形式共存。毕竟,有人急着拥抱未来,也有人依然眷恋内燃机的轰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