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2025年开年最让人意外的“牵手”,那必须是中国一汽和零跑汽车这两位“选手”突然官宣战略合作。一个是老牌国家队的“扛把子”,从解放卡车一路开到红旗L5,底蕴深得像东北黑土;另一个是新势力里杀出来的“技术流”,去年销量干到近30万台,还提前盈利,妥妥的黑马本马。这俩坐一块儿,不像是合作,倒像是“师傅带徒弟”和“徒弟教师傅”的奇妙组合。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汽不选别人,偏偏选了零跑?要知道,现在新势力这么多,蔚小理哪个不比零跑名气大?可现实就是,一汽这次真就“上头”了。说白了,零跑这几年在全域自研上的“支棱起来”,早就不是秘密。从三电技术到智能座舱,再到自研的LEAP 3.5技术架构,人家玩的是全栈自研,不是东拼西凑。去年巴黎车展一亮相,直接把欧洲市场震了一下,还靠着Stellantis集团的渠道,一口气在欧洲铺了400多家门店。这操作,哪像是一个“后起之秀”?分明是早就准备“出海抢饭碗”了。
再看一汽,虽然家底厚,红旗也越做越有排面,可新能源这块儿,说实话,有点“跌冒烟了”的意思。油车时代它坐的是C位,可到了电动时代,节奏明显慢了半拍。眼瞅着比亚迪、特斯拉、还有零跑这种“后浪”一波接一波,再不加速转型,怕是真的要“天塌了”。所以这次牵手零跑,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一次“抄近道”——借零跑的电动化、智能化经验,快速补上自己的短板。
那零跑图啥呢?别忘了,它再能打,终究是个“年轻品牌”,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买菜车”的代名词,品牌高度和渠道覆盖跟一汽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一汽的制造体系、供应链管理、还有那遍布全国的4S店网络,对零跑来说,简直是“顶呱呱”的资源。以后新车型落地,不用自己从零建厂,直接用一汽的成熟产线,省时省力还省钱。这波操作,简直是“上桌第一个动筷”的节奏。
说到产品,零跑的杀手锏是什么?性价比+技术下放。你看它卖得最好的C11、C10,哪个不是把L2级辅助驾驶、大屏、电动尾门这些“真香”配置塞得满满当当,价格还比对手低一截?这不就是“真香定律”吗?而一汽呢,技术储备不缺,可往往“高高在上”,比如一些智能驾驶技术,只用在高端红旗车型上,普通消费者根本摸不着。这次合作,搞不好就能看到红旗的“黑科技”下放到更亲民的车型上,那可就真是“打脸”那些说国产车不行的人了。
咱们不妨拿几款车来对比看看。比如零跑C10,定位中型SUV,纯电版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风阻系数低至0.25,续航扎实,智能化也够用。你拿它跟比亚迪唐EV比,唐EV品牌认知度高,三电系统稳定,但设计略显老气,车机系统总被吐槽“卡成PPT”,智能化体验差了一截。再看小鹏G6,智能化绝对是“灯厂”级别的,NGP辅助驾驶用起来“上头”,可价格偏高,品牌溢价能力又不如传统大厂,销量一直不温不火。这么一圈比下来,零跑C10简直是“国民神车”的潜力股——该有的都有,还便宜,你说气人不气人?
再说说驾驶感受。零跑的底盘调校这几年进步神速,不像早期车型那样“松散”,现在的车开起来,悬挂系统支撑到位,过弯侧倾控制得挺好,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也很自然。你不会觉得它是一辆为了省钱而牺牲操控的“买菜车”,反而有点“驾驶玩具”的意思。特别是后驱版本,动力输出线性,电门一踩,推背感说来就来,百公里加速轻松进7秒,日常超车根本不用怂。反观一些传统车企的电动SUV,开起来像“船”一样,底盘发虚,转向模糊,那才叫“劝退”。
安全性这块儿,零跑也没含糊。C-NCAP和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成绩都拿得出手,高强度钢占比高,气囊给得足,主动安全配置也齐全。L2级辅助驾驶不是摆设,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跑高速真的能减轻不少疲劳。一汽的加入,只会让这套安全体系更扎实。毕竟人家连红旗都能造,对安全标准的理解,那可是刻在骨子里的。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未来双方要联合打造的全新车型。想想看,如果一汽的豪华质感+零跑的智能科技+Stellantis的全球化渠道,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会不会有一款车,既有红旗的“走路摇头晃脑”的排面,又有零跑的“出片利器”颜值,还卖得亲民?那可真是“老咕噜棒子”遇上“新势力”,直接原地起飞。
所以你看,这次合作,不是简单的“贴牌”或“代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一汽需要零跑的创新活力,零跑需要一汽的体系能力。这或许就是中国车企未来的新范本——不内卷,不互撕,而是携手把蛋糕做大。在全球新能源的赛道上,我们不能再各自为战了,只有抱团,才能真正冲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国家队+新势力”组合,你会考虑购买他们合作的新车吗?你觉得零跑能借此一飞冲天,还是一汽会把零跑“收编”成自己的新能源臂膀?你喜欢这种务实的合作模式,还是更期待纯粹的“新势力野路子”?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