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



曾几何时,知名车评人“小酸奶”一句“飞度,50万以内没有对手”的爆款金句,将这款小型车推上神坛。时过境迁,当今年10月飞度交出月销3台的成绩单时,这句曾经的“名言”在新能源浪潮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而富有戏剧性。

一句“神评”与一个时代

“小酸奶”当年的论断,代表了燃油车鼎盛时期对飞度产品力的极致认可。在其看来,飞度凭借出色的空间利用率、可靠的动力总成、巨大的改装潜力和极高的保值率,在其价位段确实难逢敌手。这句略带夸张的赞美,因其朗朗上口且极具话题性,迅速破圈,成为飞度标签式的宣传语。

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打

这句“50万内没对手”的论断,在电动化浪潮袭来时,却成了飞度最大的“包袱”。

- 对手已不在传统赛道:当比亚迪海豚、元PLUS等电动车在加速、静谧性、智能化上全面超越同价位燃油车时,飞度的“对手”早已不再是POLO、致炫等传统燃油车。它的真正对手,是那些来自新赛道的、重新定义10-15万级车型标准的新能源车。
- 核心优势被瓦解:飞度引以为傲的“省油”,在每公里成本仅几分钱的电动车面前不堪一击;“保值率”的神话,在疯狂降价的内卷市场和电池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也已破灭。
- 口号成为“反向指标”:“50万内没对手”这句话,在飞度销量断崖式下跌后,反而成为网友调侃的“梗”,从赞誉变成了某种程度的“反噬”,凸显了其与当前市场的巨大脱节。

是谁“打脸”了飞度?

与其说是某款具体车型,不如说是这个时代。飞度的跌落神坛,是技术路线变革、市场需求升级、品牌光环消退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就能获得远超飞度体验的智能化、高性能产品时,“50万内没对手”的断言自然失去了立足之本。这不是飞度产品力本身的暴降,而是其赖以生存的燃油车价值体系,在电动化时代被全面重构的结果。

互动话题

一句车评金句,从“封神”到“过时”,仅仅用了几年时间。您认为,飞度的案例给汽车行业和车评人带来了哪些启示?在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款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有驾
“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有驾
“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有驾
“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有驾
“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有驾
“50万内没对手”到月销3台,飞度如何被“打脸”?-有驾
#10月飞度销量仅3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