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广州车展上,要说哪个展台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长安马自达绝对算一个。
很多人印象里的马自达,还是那个有点“固执”的技术宅,一门心思研究发动机,喊着“人马一体”的口号,在新能源的大潮里似乎总慢半拍。
但这次,他们带来的两款新能源车——MAZDA EZ-60和MAZDA EZ-6,却实实在在地给了市场一个大大的惊喜,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品牌。
车展现场,长安马自达的展台可以说是人头攒动,焦点都集中在这两款全新的电动化产品上。
其中,那台名为EZ-60的智能SUV尤其引人注目。
让人有点意想不到的是,这款车上市才短短两个月,就已经连续拿下了合资品牌新能源中型SUV销量榜的第一名。
特别是到了10月份,单月销量冲到了4565台。
这个数字背后,说明消费者是用真金白银在为它投票,也说明长安马自达这次的新能源转型,第一步就走得非常扎实。
那么问题来了,马自达到底做了什么,能让一款新车这么快就火起来?
这就要从EZ-60本身的产品力说起了。
首先是外观,马自达最拿手的“魂动”设计理念在这台车上得到了延续,车身线条流畅,光影效果非常漂亮,在停车场里一眼就能认出来。
但这次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好看,它还藏着真功夫。
工程师们在这台十几万的家用SUV上,应用了一项通常只在百万级跑车上才能见到的技术,叫做“九风道空气动力学”。
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说白了,就是在车身上巧妙地设计了九条看不见的“风的通道”,在车开得快的时候,这些通道能引导气流,把车身紧紧地压在路面上。
数据显示,在高速行驶时,车尾能获得最高705牛顿的下压力,这相当于有股不小的力量在帮你稳住车身,让车开起来更稳、更安全,操控感也更好。
这种把美学和实用功能结合到极致的做法,也让它获得了国际缪斯设计大奖的铂金奖,可以说是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
除了外在,内在的安全和智能更是这台车的核心竞争力。
在安全方面,EZ-60是按照中国和欧洲的双五星安全标准来打造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台车不仅要通过国内严格的碰撞测试,也要能满足欧洲更为严苛的安全法规。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就等于上了一道双保险,无论是在国内驾驶还是放眼全球,它的安全性能都是顶级的。
再来看看它的“大脑”有多聪明。
EZ-60用上了4纳米制程的车规级芯片,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保证了车上的大屏幕和各种智能应用运行起来非常流畅,不会像有些车机那样用久了就卡顿。
同时,它还配备了一个100英寸的裸眼3D抬头显示系统,能把速度、导航这些重要信息,以立体图像的形式直接投射到驾驶员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开车时眼睛不用离开路面,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
车里还内置了豆包和科大讯飞两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就像是请了两个聪明的语音助手,无论是开关空调、放音乐,还是查询信息,动动嘴就行,非常方便。
最有意思的是这台车的用户数据。
数据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购车用户都选择了顶配车型。
这说明长安马自达这次给出的配置非常精准,大家觉得这些高级功能物有所值,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
更让人惊喜的是,买这台车的用户里,有百分之七十四是年轻人,还有高达百分之八十二是第一次购买马自达品牌的新客户。
这说明EZ-60成功地打破了人们对马自达的固有印象,吸引了一大批过去可能不会考虑这个品牌的年轻消费群体。
展台上的另一位主角MAZDA EZ-6,则走了另一条亲民路线。
它的起售价来到了11.98万元,这个价格对于一款合资品牌的中型轿车来说,非常有诚意。
更关键的是,它同时提供了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供消费者选择。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很多人买电动车时的顾虑。
如果你家充电方便,平时主要在市区开,可以选择纯电版,享受安静、省钱的出行体验。
如果你经常需要跑长途,或者担心找不到充电桩,那就可以选择增程版,它既可以用电,也可以加油,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当然,价格下来了,安全标准一点没降。
EZ-6的安全配置堪称“武装到牙齿”,它不仅同样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认证,还在国内最权威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中拿到了10个项目的全优成绩,可以说是把能拿的安全认证都拿了个遍。
对于看重家庭出行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全方位的安全守护无疑是最大的定心丸。
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我们会发现长安马自达的这次转型,其意义远不止是推出了两款好车。
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位于南京的长安马自达工厂,已经正式升级为马自达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
这意味着,今后从这个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融合了中国先进智能技术和马自达精湛造车工艺的新能源车,将会被销往世界各地。
事实上,EZ-6的海外版车型MAZDA 6e,已经在10月份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并且反响热烈。
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过去的“市场换技术”,迈向了“技术输出”的新阶段。
我们不仅能为全球品牌代工生产,更能深度参与研发,用我们的智能化优势为全球产品赋能。
长安马自达的成功,正是中外合作模式在新能源时代找到的一条新出路,它证明了只要能真正地优势互补,把中国速度、中国智能与海外品牌的造车底蕴结合起来,就能打造出真正受全球市场欢迎的好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