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

最近这几天,汽车圈里可以说是相当不平静,起因就是懂车帝发布了一个关于汽车智能驾驶能力的测试视频。

这个视频一出来,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很多知名的汽车品牌,特别是咱们国产的新能源品牌,反应都非常大,有的赶紧出来解释,有的直接质疑测试的方法,给人的感觉就是集体都有点着急了。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不就是一个平台的测试吗,为什么能让这些大车企们如此紧张?

它们到底是在担心什么?

这背后牵扯到的,其实远比一份简单的成绩单要复杂得多,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消费者的安全,也关系到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向。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让各大车企坐立不安的测试到底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懂车帝找了市面上36款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大家熟知的特斯拉、小米SU7、问界M9、理想L6、比亚迪等等,把它们拉到一个封闭的高速公路场地上,进行了一场堪称“魔鬼级别”的考验。

这个考验不是跑圈比速度,而是模拟了我们日常开车时最可能遇到、也最致命的一些突发危险状况。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比如,在晚上开车,前方路段正在施工,突然出现一个静止的假人;或者一辆大卡车突然横着停在路中间,完全堵死了车道;还有就是模拟小区或路口常见的“鬼探头”,就是一个儿童模型突然从停着的车子前面冲出来。

这些场景,全都是根据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一比一还原的,目的就是看看这些汽车宣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关键时刻到底能不能靠得住。

测试的结果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也确实分出了三六九等。

表现最好的是特斯拉,所有五个高难度项目全部顺利通过,表现得非常稳定,连远在美国的老板马斯克都特意转发了这个结果,显得很有底气。

而备受关注的、搭载了华为技术的问界系列,则给出了“不予置评”的回复,态度显得比较冷静和克制。

然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有整整15款车型,在这个测试中直接得了零分,也就是说,它们在设定的危险场景里,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避让或刹车反应。

其中有一个画面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一辆售价四十多万的国产高端智能汽车,在面对突然出现的假人时,它的系统不仅没有刹车,反而还像是踩了一脚油门一样加速冲了过去。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这样的结果,别说是在开车了,就是隔着屏幕看都让人心里发毛。

成绩单一公布,车企们的反应比测试本身还要热闹。

比亚迪方面很快就回应说,测试中的一些场景没有能让车辆的最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启动,言下之意是车辆的真实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蔚来汽车则更进一步,他们自己也做了一套测试,并公布了数据,试图说明懂车帝的测试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全面。

这些车企的回应,虽然各有说法,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它们真正害怕的,并不仅仅是测试分数不好看,丢了面子,而是害怕消费者们会把这个测试结果当成购车的唯一标准,从而影响到它们的销量和品牌形象。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智能驾驶这个功能,会对车企们如此重要?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在电池续航、车内空间、内饰设计这些硬件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很难再拉开巨大的优势。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车卖得比别人贵,显得比别人更高级呢?

“智能驾驶”就成了那个最重要的宣传点和溢价点。

我们经常在广告里看到各种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词汇,比如“L2.9级自动驾驶”、“城市领航辅助”、“全场景智能泊车”等等。

这些功能宣传得越强大,车子就越有科技感,也就越能支撑起更高的售价。

一位在车企工作的朋友私下里也说,现在行业里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宣传的时候会说得天花乱坠,把一些辅助功能说成是无所不能的“自动驾驶”,但实际上这些功能的使用条件非常苛刻,在很多复杂路况下根本无法生效。

比如,一个需要在道路标线非常清晰的封闭高速路上才能稳定使用的车道保持功能,在宣传时可能会被模糊成“全路况适用”。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懂车帝的这次测试,之所以威力这么大,就是因为它用一套统一的、严苛的、无法提前准备的标准,把所有车企拉到同一个舞台上,撕掉了那些华丽的营销包装,直接检验它们的真实能力。

这就好比一场突击考试,谁在踏踏实实搞研发,谁在靠宣传吹牛,一下子就清清楚楚了。

那么,懂车帝的测试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呢?

主要有三点。

首先,它的身份有权威性。

这次测试是和央视新闻联合出品的,这就给测试结果赋予了一层官方监督的色彩,让车企很难把它简单地归为“恶意抹黑”或者“商业竞争”。

其次,测试场景的真实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它不像是在实验室里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做测试,而是在真实的高速公路上,用高度仿真的模型模拟真实车祸。

这种直观的、高清的视频画面,把抽象的“碰撞风险”变得具体可见,给所有观众,特别是车主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很多人看完视频都表示,要赶紧回去重新学习一下自己车子的辅助驾驶功能到底该怎么用,不能再盲目相信广告宣传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消费者的核心关切点。

虽然厂家和媒体一直在强调“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但由于宣传的过度渲染,很多人还是会产生误解,导致危险的发生。

这个测试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大家,现阶段的智能驾驶技术,离真正的“自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也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回想一下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过。

懂车帝极限测试36车,车企为何集体破防_绝命高速暴露致命缺陷!-有驾

比如很多年前,国内刚开始引入C-NCAP碰撞测试的时候,也遭到了很多质疑,一些车企认为测试标准太严苛,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路况。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找茬”式的严格测试,才逼得所有车企都必须在车身安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钢材强度、优化车身结构。

现在,碰撞测试的五星安全评级已经成了一款车上市的标配,这背后就是标准提升推动行业进步的最好证明。

今天对智能驾驶的严格测试,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行业想要健康长远地发展,就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宣传里,必须要有第三方的、客观公正的监督和检验。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一些企业感到痛苦和难堪,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挤掉行业泡沫、推动技术进步、保障消费者安全,都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看到,测试结果出来后,已经有车企宣布要针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升级和改进。

这说明,能让车企感到紧张和压力的测试,就是有价值的测试。

毕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车子宣传得再好,也不如关键时刻能救我们一命来得实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