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一圈中期改款后的起亚K5,整体感受还是起亚一贯的风格——静态质感和质保年限远胜日系对手,指导价还更低

周末在专门跑了一趟我关注的起亚K5,特别是中期改款后的版本。你知道的,这玩意儿就像我之前跟朋友聊天说的,起亚的风格基本没变,静态质感做得不错,就跟我那台老K5一样,哪怕是平庸的日系对手,起亚在某些细节上还是能拉开差距的。

这个车的静态质感很让我满意。座椅那部分,实际上我也试了几把。恰到好处的柔软度,说白了,坐上去不会像泡了个海绵,支撑性又不错,长时间开下来也不会觉得累。坐垫长度大概是我见过同级别里,兼顾包裹感和舒适感的合理范围。尤其是我坐在车上,感觉像被温暖包裹住,又不会像一些车型那样硬邦邦,坐久了腰都要散了。

周末看了一圈中期改款后的起亚K5,整体感受还是起亚一贯的风格——静态质感和质保年限远胜日系对手,指导价还更低-有驾

门板材质的部分我特意留意了下。依然保持大面积软性材质的设计,沿着门板上沿没有硬塑料的露出,也就是说,越用越有质感的那种。全系下来,尤其是在5万美元以内,这水平是少有的,当然也可能是起亚认可的硬核风格吧。这个细节其实很重要——没有那种廉价塑料在最显眼的地方,车内质感自然会提升不少。

我还翻了下喜滋滋的配置,无非就想知道,价格拉到3.5万美元左右,能得到啥。毕竟,日系的雅阁、凯美瑞也不是善茬,配置丰富程度一向让我觉得比起国内某些品牌都在鬼混。这次的起亚K5中低配,没有减配关键信息,比如椅背储物袋和后排可调头枕,这点我觉得挺难得的。你知道,美国市场对这些小细节的要求挺高,虽然我也没啥品牌忠诚度,但这么一对比,起亚还是很真诚。

它的顶配增加了2.5T+8DCT动力,居然堪比索纳塔N-line那样的运动范。其实我一开始以为,这个价位支持的最大的豪华感不过就靠这个了,毕竟看上去配置丰富、动力也足。就算不选配,指导价也就30××美元,听起来变相高性价比。要我说,这个价格门槛,拿下差不多的雅阁或凯美瑞,真是难。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起亚还是在有料。

周末看了一圈中期改款后的起亚K5,整体感受还是起亚一贯的风格——静态质感和质保年限远胜日系对手,指导价还更低-有驾

但问题是,缺点也不少。你知道的,中低配版的尾部设计让我抓狂——短尾掀背硬要做成三厢车的模样,后备箱开口扁扁的,装个大件大概略微费劲,也就是说,净高差都快赶上轮椅门了。觉得意外,甚至比小一号的K4还要糟糕,可能是设计师的折中方案吧,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表现一台正儿八经的轿车。

发现没?中低配没有后排空调出风口。这个细节居然还要高配才配配,连凯美瑞和雅阁都全系标配了。真心觉得啼笑皆非——这个抠门的细节,放在以前我还可能理解,现在感觉特别不合理。合作伙伴、库存、成本,这些我还是懂点的,你说是为了节省成本?还是觉得车主不在意?但爆款车大部分顾客其实在意的不是硬件,而是用得舒服。

就仪表和中控屏幕而言,关于那块大连屏的设计我还算喜欢——看起来比上代更科技感十足。但我要挑剔点的是,低配车的仪表,车速表和转速表都用简单的单色屏幕,像极了90年代的数字计算器界面,那种简陋感一下就出来了。中间那小彩屏也就算,看上去还可以。我知道,这是价格区间内的折中方案,但忽略一些小细节,反而会亏点档次感。

周末看了一圈中期改款后的起亚K5,整体感受还是起亚一贯的风格——静态质感和质保年限远胜日系对手,指导价还更低-有驾

说到这个,到底是为什么有些车企在配置上逐渐抠得越来越厉害?我猜也许是市场环境变了,竞争太激烈,利润被压得太低。毕竟,记得朋友说过:你想想,很多人开个代步车,能省则省。也就是说,虽然我个人觉得差钱的影响力有点夸大,但消费者的心理确实在变化——他们更在意用得顺手、 appréci aplikasi value一类的。

我其实觉得起亚这次的改款,整体看是稳扎稳打。静态感官足够,配置的杀手锏也在价格上占优。只是让我迷惑的是,设计上的个性化还停留在形似三厢的掀背上,那扁扁的后备箱就像用力折腾出来的,没有想象中的顺畅。

让我想起上次一个修理工跟我说:这车还挺耐操的,除非你要极致的动力或空间。但他也补充,有时候,坏了不是修不好,是得花点心思。——其实挺快的,毕竟,行驶过程中我还碰到几个年轻人试驾,他们笑着说:要不是价格合适我才不考虑这车呢。

周末看了一圈中期改款后的起亚K5,整体感受还是起亚一贯的风格——静态质感和质保年限远胜日系对手,指导价还更低-有驾

对了,我还翻了下自己相册,看了几张车的内部细节,发现那颗细节控隐藏的小设计是挺讲究的,尤其是门把手附近的缝隙和线条,感觉不像抄袭那样生硬。可能是我个人偏好吧,我一直觉得设计不一定得炫得飞起,实用最重要。

最后我还是在想:下一款车,最大问题或许不是价格配置,更像是是否真能解决我日常的烦恼。这就像现代生活,很多车变得会讲故事的外观很丰富,真正用得到的吗?或者说,用户其实更在乎那些没有被晒出来的细节,比如座椅的透气性、噪音控制甚至油耗。

你觉得呢?在这个逐渐削减配置的趋势下,消费者的价值认知会不会也变得更碎片化?毕竟,现代人已经惯了快餐式的信息,更怕的是买回来花了钱,体验却不佳。这东西真难说哪一方面会变得理所当然,毕竟汽车市场在不断变。

周末看了一圈中期改款后的起亚K5,整体感受还是起亚一贯的风格——静态质感和质保年限远胜日系对手,指导价还更低-有驾

——你会不会也觉得,这个价位要塞住配置和品质的底线,已经越来越难了?或者,我是不是一厢情愿?反正,摸得着的细节才是真实的,没有这些虚无缥缈的概念,我觉得车就少了点温度。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