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扎堆探访零跑汽车,豪华品牌锋芒被盖过?
当保时捷展台门可罗雀时,零跑展位却被海外记者挤得里三层外三层。这不是上海车展的偶然现象,而是中国新能源车改写的全球汽车剧本——在慕尼黑车展被围观的比亚迪,如今有了零跑这个新主角。
一、藏在交付数据里的胜负手
三月新势力榜单揭晓时,37095辆的交付数字让零跑登顶。这个成绩单背后藏着两个关键密码:C系列车型持续热销形成规模效应,全域自研技术摊薄了单车成本。就像当年特斯拉用Model 3打开局面,零跑正在复刻"爆款车型+成本控制"的经典公式。
展台上的B10新车透露出更猛烈的攻势。激光雷达端到端智驾、650km纯电续航、17.2溜背造型,这套组合拳精准打在20万级市场空白区。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命名逻辑——B系列首款轿车代号B01,让人联想到智能手机迭代史中的颠覆时刻。
二、出海的明线与暗线
当欧洲记者围着天梭流体车身拍照时,零跑国际的400家海外门店已悄然铺开。与Stellantis集团的战略合作,像极了当年富士康为苹果代工时的产业跃迁。但这次中国车企手握的不仅是制造能力,还有智能座舱、车机系统等数字资产。
马来西亚组装厂和泰国交付中心揭开了另一层布局。不同于传统车企的KD模式(散件组装),零跑选择将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模块整体输出。这让人想起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的打法——用技术标准占领生态位。
三、改写游戏规则的三个支点
在日内瓦车展做过多年观察的《Auto Bild》记者发现,海外同行关注零跑的逻辑正在变化。最初是好奇"中国价格屠夫",现在开始研究其电子电气架构。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车企完成了从"性价比"到"技术平权"的跨越。
零跑展台的人流漩涡里,藏着产业变迁的三大启示:全域自研构建起技术护城河,用户共创模式倒逼产品迭代,全球供应链重塑带来成本优势。当德国工程师研究C10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时,这场较量已进入全新维度。
四、暗流涌动的产业变局
慕尼黑某车企高管私下透露,他们拆解零跑车型时发现了248项专利技术。这个数字恰好对应着其研发投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11%,在车企中仅次于特斯拉。这种厚积薄发,正在打破"中国制造=低端组装"的陈旧认知。
更意味深长的是全球媒体的话语权转移。十年前中国记者围着德国车拍底盘,如今变成欧洲媒体研究中国车的智能座舱。这种角色对调,恰如智能手机时代苹果与诺基亚的易位,昭示着汽车产业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站在黄浦江畔看这场车展盛宴,零跑展台的人潮涌动不仅是产品力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生动注脚。当智能电动车赛道进入下半场,那些曾经仰望BBA的后来者,正在用技术创新重写行业规则书。这场始于上海滩的围观潮,或许正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转移的序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