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不到七个月,广汽集团亏了25个亿,这数字一摆出来,朋友圈吵起来了。销售那边一个朋友半开玩笑说:这销量跌成这样,我看咱们卖车是卖给外星人了吧?真不只是他口头上的抱怨,厂里氛围也挺压抑。
销量跌12.48%,新能源车还倒退6.08%(数据来源财报,样本有限),这不止是销量问题,那是整个转型的阵痛。广汽上半年75.53万辆,整体产销比还有点看头,产了80.17万,能卖掉75万多,理解成本控制还能撑一撑。你说这比哪家同级对手情况差?比如东风本田同价位车型新车交付量至少保持正增长,我朋友销售说,东风用的线上线下双渠道,客户触达更宽,店里活儿更鲜活,广汽这边4S店依旧是老路子,直销和互联网拓展慢半拍,这差别真是肉眼可见。
这4S店就像厨房里那套老锅,烧菜不灵活,火力不均。供应链更像铺瓷砖,有块瓦错位,整个地面就晃,哪能稳?广汽的供应链有点跟不上节奏,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研发速度赶不上市场节奏。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去年年中时,我和一个渠道负责人喝茶,他说:广汽新产品开发还没完全释放,研发效率落后于预期,前期投入大但产出慢,这就像挤牙膏,费劲还得慢慢来。这话听着扎心,但挺真实。
说真的,我之前还挺乐观地觉得,只要坚持新能源汽车研发,市场肯定给反馈;但现在得调整这个看法。市场接受度与渠道适配性并非简单相加,二者之间有细微的物理蓝移(你懂的,频率变了,结果不一样),落地难度比想象大多了。
为什么销量上新能源不涨反降?有几个原因:一是产品性能和价格没做到极致匹配,用户心里有颗性价比天平;二是销售渠道不顺,4S店顾客流量下降,线上布局太慢,流失了大量年轻客户;三是竞品越来越猛,像比亚迪、小鹏,它们的爆款做得不错,我统计过他们去年销量增长率均在20%-30%区间(体感估算,数据不完全)。反观广汽产品更像是"喝了醒酒药却还想跳舞",有点尴尬。
供应链角度讲,新能源车型的电池供应变成一道门槛高的门锁,拿不到适合的电芯,就像厨师没法挑好菜刀,做出来的菜怎么都不顺手。广汽这部分还有点卡,供应链链条长,耽搁生产节奏。研发上,推进自主品牌整合虽然对长远有好处,但短期确实拖了后腿,资源分配上还没找到最优姿势。学得像拼魔方,缺一块不完美,整体就差点意思。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想起广汽官方拿出的海外市场扩张计划。董事长讲的是十五万至十万辆级别的海外核心市场,这么大手笔,是不是有点脱离现实了?海外市场的本地化成本、政策壁垒、消费惯都不是短时间能克服的,我估摸着,这动作背后很可能还有政府层面的战略布局压力(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问你,真的能靠出口给这亏损开局续命吗?以现在海外KD工厂的进度,这个转型还得多久?基于体感,开足马力也得两三年流水线才能跑起来。车企转型,研发上往往像修老楼,得一锤一锤敲,还有隐藏的加固工序,挣扎必然,而不是一蹴而就。
对比老对手吉利,吉利的新能源车型采用模块化平台设计,开发效率更高,成本控制压得死死的;广汽的新平台和新车型开发效率见效慢,这也是毋庸置疑。市场上实操起来,这差别直接反映在定价和终端优惠上:同价位你能买到哪个性价比更合适的产品?买车时客户会下意识选哪家,谁都懂。
临场来个粗略心算,一辆广汽新能源车百公里成本(充电、电池折旧、维修)比燃油车高30%-40%(估算),这成本上的劣势对终端需求拖累不少,谁愿意多花钱?当然这也跟品牌吸引力、服务体验有关,不完全是价格问题。
说实话,我对广汽也有点嫌麻烦。新能源转型复杂,内部流程还没优化好,外部市场环境又恶劣,这中间的摩擦大到让我都不想多去掰。他们的经销商朋友私下跟我说:集团下发的KPI压得紧,可执行层和市场反馈差距太大,感觉像被拎着鼻子走。
但话说回来,他们的亏损根源不可能只是渠道和研发慢半拍那么简单,新能源领域的电池和电子供应短缺问题普遍存在,广汽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这个拐点正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但它也催生了不断打磨和进化的机会。
说起大环境,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这个现象挺罕见的(体感),这可能说明整体市场增速放缓了,或者消费者真的开始挑剔起来。市场不再是单纯追风口了,这对广汽和其他品牌都是双刃剑。
我这想法和你讲,到底什么才是观看这场车企拉锯战的好视角?是盯着亏损数字反复叹息?还是关注背后每个小环节的微妙变化?我更倾向于后者。毕竟,广汽的车间灯光未曾熄灭,零件还在排队发往装配线。这光影交错中,有多少故事没被听见,还有多少判断得重新调整。
接下来,广汽加速海外扩张,推进数字化销售和智能制造升级,这里面哪些动作会真正奏效?对消费者来说,又会带来什么直接影响?也许要等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看得清。
那天我去修理厂,店长说:广汽的新能源车维修材料还没那么丰富,维修周期比传统车要长,好家伙,差点把我给累趴下。这细节告诉我,市场和供应链之间的匹配还有很长路要走。
你说,这些变化,广汽能熬过这个冬天吗?或者说,他们是不是必须让整个体系彻底换血,才能看到春天?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养成一个牧场里的好羊羔,肯定没法两个月训练出来。
车开出门,那点钥匙的触感,发动机按钮的小震动,就像企业命脉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生活细节,可能是市场唯一最实在的回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