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自燃调查结果出炉:问题不在电池,竟在一壶冷却液?

理想MEGA自燃调查结果出炉:问题不在电池,竟在一壶冷却液?

真没想到,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理想MEGA汽车自燃事件,最后锅没甩到电池头上。理想官方一纸公告把谜底掀了——自家用的宁德时代电池经检测没问题,反倒是两家的冷却液供应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事儿搁谁听了都得犯嘀咕:就一冷却液,能有这么大能耐把整辆车烧没?

理想MEGA自燃调查结果出炉:问题不在电池,竟在一壶冷却液?-有驾

咱先掰扯掰扯冷却液是干啥的。简单说,这玩意儿在电动车里管着给电池降温的活儿,就像给手机贴退热贴似的,电池工作时发热,冷却液循环流动把热量带走。可理想查出来,问题出在这冷却液的防腐性能不达标。防腐?听着挺玄乎,其实就像家里水管子,水质不好时间长了会生锈漏水。冷却液要是防不住腐蚀,时间一长管路内壁就会被慢慢啃出小窟窿,冷却液渗漏出来,轻则影响散热,重则……那可就麻烦了。

渗漏的冷却液碰到哪儿最危险?刚好是电池包周围的线路或者高温部件。你想啊,冷却液本身可能带点导电性,漏到电路上直接短路;就算不导电,液体流到电池模组里,高温下蒸发成蒸汽,也可能让电池内部压力骤增。这时候电池热失控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一个接一个起火,最后整个车烧成空架子。理想检测报告里特意提了“极端情况下”会引发热失控,这“极端”二字,听着概率低,可摊上谁都受不了。

有人说,车企选供应商不能光看价格吧?这话在理。冷却液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配件,直接关系到电池安全,按说不该马虎。但现实里,车企供应链条长得很,一级供应商下面还有二级、三级,哪环出岔子都可能最后反映到整车。这次理想能快速定位到冷却液问题,至少说明检测流程还算扎实——要是稀里糊涂把责任全推给电池厂,那才叫冤。

再想想咱们普通车主,买车时最担心的不就是安全吗?之前新能源车自燃新闻不少,大伙儿第一反应都是“电池又出问题了”。现在这事儿给大伙儿提了个醒:电动车安全部门可不止电池一块,冷却系统、电路防护、材料防腐,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出大事。以后选车,除了看电池参数,是不是也得问问冷却液啥牌子、防腐标准啥级别?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专业信息普通消费者哪查得清?归根结底还得靠车企把好关。

理想MEGA自燃调查结果出炉:问题不在电池,竟在一壶冷却液?-有驾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冷却液吗?换个好的不就行了?可问题在于,车辆出厂前检测没发现,等到用户手里出事了才说,这算不算设计缺陷?理想现在回应是“已和供应商沟通改进”,但已经交付的车咋办?是不是该主动联系车主检查冷却液状态?毕竟谁也不想开着车心里犯嘀咕:我这车冷却液会不会漏?

说句实在的,新能源车技术确实还在迭代,哪能不出点问题?关键是有没有正视问题的态度,能不能把隐患掐灭在出厂前。这次理想没甩锅给电池,反而把供应商拉出来一起解决,算是个积极的信号。但咱们消费者要的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预防”——从设计到生产,每个环节都多较真儿,才能让大伙儿开得踏实。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参考:理想汽车官方发布的事故调查说明、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行业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