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把横滨全球总部大楼卖了,用租回的方式继续办公
11月6日,日本日产汽车宣布以970亿日元出售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全球总公司大楼,交易完成后将继续以租赁方式使用原址,手续预计在12月落地
这不是搬家,而是为现金流和重组腾挪空间
同一天,日产公布2025财年半年报,4月至9月净亏损2219.21亿日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还是盈利192.23亿日元
从盈利到巨亏的翻转,意味着问题已从季度波动升级为经营层面的失衡
当地媒体提到美国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带来压力,外加多国销售低迷,半导体供应问题显现,在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的战略几近失效,这些因素叠加,压住了日产的转身空间
工厂开不满,就是亏钱的开始
英国全球数据公司统计显示,2024年日产在美国的工厂运转率为57.7%,在中国为45.3%,在日本为56.7%,都远低于汽车行业普遍认同的盈亏平衡点80%
运转率掉到这个区间,产能越多,成本摊不下去,亏损放大得更快
为了止损,日产在2024年11月提出裁员9000人和减产20%的计划
今年5月,裁员规模继续加码,日产决定在全球追加裁员超过1万人,合计到2027财年前裁员约2万人,约占整体员工的15%
同时,计划关闭全球7家工厂,把工厂总数从17家缩到10家,印度、阿根廷等地的生产项目也被取消
关厂、裁员、退场不赚钱的项目,这是这轮重整的硬刀子
领导层也已换挡
由于公司业绩不振,加之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前社长内田诚在今年3月底卸任
5月,日产发布2024财年财报,净亏损6708亿日元,并推出“Re: Nissan”业务重组计划,核心是缩表降本、聚焦产品
伊万・埃斯皮诺萨接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后明确表示,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以摆脱困境,同时指出经营稳定性迹象正在显现
出售总部只是重组的一环
最新进展显示,日产计划推出9款新车,试图用新品重建市场节奏
今年4月起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N7表现强劲,但美国市场电动车需求转弱,混合动力车型走俏,日产可能调整电动车生产计划并重新审视车型布局
两个市场走向相反,把资源怎么摆才不踩空,是摆在管理层案头的具体难题
更大的方向已经被行业写在纸面上
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提出到2040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85%以上,其中纯电动占80%
这份路线图把电动化的主航道钉死了,车企的迟疑空间在变小
2025年9月,纯电大三排SUV销量单月冲到35530台,其中超七成消费者来自传统燃油车增购或换购,99%的纯电车主表示下一辆车仍考虑纯电
消费者的脚已经投票,趋势不是口号,是数据
外部声音不乐观也很直白
麦格理证券韩国分析师詹姆斯・洪判断,提高销量的唯一方法似乎就是降价
这话刺耳,但在运转率低、库存压仓的背景下,价格战常常是短期可用的扳手
彭博行业研究警告,日产第二季度业绩惨淡且自我评估处境艰难,其信用评级可能面临降级风险
评级一旦下调,融资成本上升,重组的燃料会更短
把视角拉远一点,日产不是唯一在收缩战线的老牌车企
福特在欧洲计划到2027年底裁员4000人,关闭德国萨尔州工厂,原因同样是效益不佳与电动化需求放缓,叠加通胀和激励退坡
这让人看到,传统车企在旧体系的惯性和新技术的洪流中,都需要付出结构性代价
历史也给过日产一份答案
1999年,卡络斯戈恩主导“日产复兴计划”通过关厂与裁员实现了翻身
如今的“Re: Nissan”与当年的路径相似,但时代已经不同,供应链、用户心智、软件能力都是新战场
复兴不是复制粘贴,老配方未必能解新题
具体到公司层面,这轮动作会落到日常场景里
总部大楼交易完成后,员工仍在原楼里办公,桌椅和路径毫无变化,唯一不同是资产从不动产变成了现金
卖楼换回血,是把短期压力摊平,也是把长线信心交给产品来验证
裁员会重塑组织,关闭的工厂会让区域市场的供应逻辑重新排布,营销和渠道也需要被重新点火
有两个问题必须正面回答
这笔卖楼带来的现金能撑多久,能撑到新品规模化交付并改善运转率吗
其次
在美国趋向混动、中国加速纯电的分化中,日产的车型和产能如何在两条路线之间稳住节奏
如果新品能拉高工厂利用率,财务数据会先稳住,再修复;
如果销量起不来,降价只能换短期的喘息,利润和现金流会继续被挤压
中心观点很清晰,日产的突围关键不在卖楼和裁员,而在能否用对的产品结构,把产能重新填满到80%的生命线
运转率恢复是唯一的定海神针,营销与定价是最靠近市场的扳手,供应链稳定是底层保障
当管理层说经营稳定性迹象在显现,最好让新品与数据去证实这句话
行业的风向不等人
《技术路线图3.0》明确电动化方向,传统车企需要把软件、补能、智能驾驶和整车成本一起拿到可用的答案
卖楼只是一个信号,真正的考题在车上,在价格上,在服务上
日产在2025年的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3%至148万辆,销售额下降6.8%至5.58万亿日元,数据已把时间紧迫写在账面上
复盘到最后,能打动消费者的只有好车与好价,能救企业的只有现金与效率
日产的刀已经落下,关厂、裁员、卖楼,重组的路径清晰起来
接下来要看新品是否真能拉起销量,是否能在电动化与混动的分野中选准站位
市场会给反馈,账本会给答案
当卖楼成为选项,意味着包袱先放下,能不能翻盘就看下一阶段的产品和定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