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一件大事,让不少上了点年纪的车迷心里挺不是滋味。
那就是三菱汽车,这个在中国市场上闯荡了整整四十年的日本品牌,现在是彻底地跟咱们的汽车生产说拜拜了。
7月22号传来最后的消息,它把在中国最后一个跟汽车生产沾边的业务,也就是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的股份也给卖了,这家公司也正式停产发动机。
这一下,算是把最后一根线也给剪断了,从整车到发动机,三菱在中国的生产版图彻底清零。
一个曾经在中国车市上叱咤风云的名字,就这么落幕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很久以前,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
那时候,中国的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底子薄,最缺的就是核心技术,尤其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
就在这个时候,三菱来了,而且来得特别聪明。
它没有一上来就急着卖车,而是选择了一条更稳妥、也更赚钱的路子:卖技术,合作生产发动机。
通过跟沈阳航天和哈尔滨东安这两家企业合作,三菱的发动机技术一下子就在中国扎下了根。
那个年代,你要是去看看咱们自主品牌的车,比如长城、奇瑞、比亚迪早期的车型,打开引擎盖,十有八九都能看到那颗印着三个红色菱形标志的三菱发动机。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三菱的“心脏”在驱动着大半个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往前跑。
靠着这一手,三菱没怎么费力气,就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了幕后的大赢家。
到了九十年代,光卖发动机已经满足不了三菱了,它开始把自己的整车也弄到中国来卖。
这其中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那台外号叫“山猫”的帕杰罗了。
这车,方方正正,看着就结实,越野能力又强,一下子就成了很多政府机关单位的公务用车,也是那时候有钱人出去玩、彰显身份的“大玩具”。
在很多人心里,一提到硬派越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帕杰罗。
后来,北京吉普还引进了帕杰罗Sport进行国产,这更是让三菱皮实耐用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那段时间,三菱的牌子在国内可以说是响当当的。
不过,花无百日红。
2000年的时候,三菱出了一件大事,就是“刹车油管事件”,因为质量问题需要大规模召回,这一下就给三菱的品牌信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虽然事情后来解决了,但“质量可靠”这个金字招牌上,算是留下了一道划痕。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菱的底子还在。
2006年,它跟广汽集团合作,在湖南长沙成立了广汽三菱,这算是它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一次布局。
广汽三菱把欧蓝德、劲炫这些车型拿来国产,凭借着三菱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还有不错的性价比,很快就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最高光的时候是在2018年,那一年广汽三菱卖了超过14万辆车。
长沙那个投资了50多个亿建起来的工厂里,四千多名工人每天热火朝天地生产,车子一下线就被拉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很多车主对那时的广汽三菱都很有感情。
就像有的老车主回忆说,当年买欧蓝德,就是看中它空间大,四驱系统厉害,周末带着一家老小出门,什么样的烂路都不担心,车子质量也确实没得说,开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出过大毛病。
还有一些年轻人,可能对东南三菱的翼神印象更深,那车外观帅气,开起来操控感十足,在当时也是不少人心里的“神车”。
这些美好的回忆,都证明了三菱确实在中国市场辉煌过。
可转折来得也很快。
2019年,三菱汽车的全球大老板,也就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内部出了问题,高层斗得厉害,这种混乱直接影响到了远在中国的广汽三菱。
就像一个家里的长辈们在吵架,孩子自然也得不到好的发展。
从那以后,广汽三菱就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销量开始一年不如一年。
而更要命的是,中国的汽车市场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电动车,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
当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国产品牌,用智能化的座舱、超长的续航里程和各种贴心的服务,把消费者都快宠上天的时候,三菱在干什么呢?
它竟然整整六年时间,都没有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来应对。
市场是不会等人的。
眼看着竞争对手们的新车一款接一款地出,三菱卖的还是那几款老掉牙的车型,消费者自然就不买账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到了2022年,那个曾经繁忙的长沙工厂,一年下来开工的时间还不到产能的16%,偌大的厂房里冷冷清清,机器都快生锈了。
这已经不是警告了,而是最后的通牒。
果然,2023年3月,工厂停产,10月份,官方正式宣布退出整车生产。
到了今年,广汽埃安花了一块钱,就把这个工厂给接手了,准备用来生产自己的新能源车。
而最后,连起家的发动机业务也彻底放弃,三菱在中国的生产故事,就这么画上了一个句号。
说到底,三菱的离开,不是因为它的车质量不行了,而是它彻底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在那个开油车的年代,它靠着发动机技术和越野性能,确实能打遍天下。
可如今赛道都换了,大家开始比谁的电池更耐用、谁的车机更智能、谁的自动驾驶更聪明。
在这条新赛道上,三菱就像一个跑错了赛场的运动员,完全没有准备。
它也不是没想过挣扎一下,最后推出的那款叫“阿图柯”的电动车,说白了就是直接拿合作伙伴广汽埃安的一款车换了个三菱的标志,这种敷衍了事的做法,怎么可能打动越来越懂车的中国消费者?
三菱的黯然退场,其实也给所有还在中国市场打拼的外国品牌提了个醒。
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只要挂个洋品牌就能轻松赚钱的地方了。
这里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全世界都少有的,中国的消费者也是最挑剔、最懂行的。
你如果还抱着老观念,不拿出最新最好的技术和产品,不真心实意地去了解中国人的需求,那么不管你过去有多么辉煌的历史,最终可能都会步三菱的后尘。
这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兴衰,更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整个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