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那天,我坐在上汽大众途昂Pro的驾驶座上,手指刚搭上方向盘,副驾的朋友突然来了句:“这车看着跟变形金刚似的,开起来不会像开船吧?”结果一脚油门下去,他手机差点从手里甩出去——7.6秒破百的推背感,让这台5米多长的“大块头”瞬间撕掉了“笨重燃油车”的标签。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台燃油车能让人开着开着笑出声来。但当我开着途昂Pro在杭州的早高峰车流里灵活穿梭,看着导航屏幕上实时显示的8.2L/100km油耗,听着后排家人用方言跟车机聊当地美食攻略时,突然就理解了工程师说的:“谁说燃油车不能跟新势力掰手腕?”
动力:把“涡轮迟滞”扔进历史垃圾堆
上个月陪朋友试某款混动车,油门踩下去总要等半秒动力才来。但途昂Pro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彻底治好了这个“拖延症”。在黄山多弯的山路上,转速刚到1700转,400牛·米的扭矩就像被按了快进键,出弯时车头刚摆正,动力已经涌到车轮上。同行的媒体老师打趣:“这涡轮怕是装了个5G模块吧?”
更绝的是它的“省油魔术”。从杭州开到黄山服务区,车载电脑显示综合油耗7.9L。要知道这可是满载4人+行李的状态,比官方公布的8.35L还低。加油时加油站大姐盯着仪表盘直嘀咕:“这么大的车,油耗跟我家卡罗拉差不多?”
底盘:能上山劈弯,能当移动沙发
经过一段被大货车压得坑坑洼洼的国道时,我特意没减速。后排正在刷剧的媳妇居然没抬头——15档可调的DCC自适应悬架,把颠簸过滤得像踩在乳胶床垫上。但切换到运动模式杀入山路急弯时,悬挂又立刻绷紧肌肉,侧倾控制得比某些轿车还稳。
同行的摄影小哥贡献了个神比喻:“这底盘就像个米其林大厨,你要软它就给你做舒芙蕾,要硬马上端出脆皮烤乳猪。”
空间:第三排不再是“宠物专座”
在服务区休息时,我们做了个实验:让1米85的摄像师坐进第三排。结果他膝盖离前座还有两拳,头顶还能塞下两罐红牛。更贴心的是,每个座位都藏着小心思——二排座椅加热、三排独立空调出风口,连放倒座椅都是电动的。
最惊喜的是后备厢“变形记”。接机时帮客户装下3个28寸行李箱+2个登机箱,回程时把后两排放倒,直接变成2.2米长的“双人床”。客户总监当场拍板:“下次带客户看工地,就开这车当临时会议室!”
智能:让燃油车学会“读心术”
在绍兴老城区窄巷里,我对着方向盘说了句方言:“去仓桥直街的臭豆腐店。”车机秒切方言模式,导航精准定位到开了40年的老字号。更神奇的是副驾屏——老婆在追剧,导航路线却自动投射到我的仪表盘上,互不干扰。
有次在地库遇到个斜插车位,手机遥控泊车功能让车自己扭着屁股停进去。保安大叔看得目瞪口呆:“这大众车成精了?”
安全:把保险柜装进车身里
在宁波的暴雨天试驾时,IQ.Pilot系统突然抢了一把方向盘——原来有电动车从盲区窜出来。等我们反应过来,车已经完成紧急避让。后来拆解资料显示,这车的A柱用了航母同款热成型钢,9个安全气囊能把人裹成“粽子”。
价格:掀翻桌子的诚意
当销售说出“26.99万起,还送终身质保”时,隔壁汉兰达车主转头就来问价。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展车方向盘缝线误差不超过0.3毫米,这种德系强迫症放在这个价位,就像在五星酒店吃到了街边摊的价格。
试驾完回程路上,我在服务区碰到个开电动车的00后。他围着车转了三圈,最后憋出一句:“大哥,这真是烧油的车?”或许这就是途昂Pro最狠的地方——它让年轻人发现,燃油车不是博物馆的老古董,而是个能上山下河、会聊天逗趣的智能伙伴。
当夜色中贯穿式尾灯亮起的瞬间,我突然想起工程师那句话:“我们不是在守护燃油车的黄昏,而是在创造属于智能燃油车的黎明。”这台车最迷人的,或许就是这种“既要又要”的野心——既要德系的扎实功底,又要新势力的炫酷科技;既要7座SUV的实用性,又要跑车级的操控乐趣。在这个电车当道的时代,它像位全能武士,证明燃油车的进化远未到终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