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啧啧,听着就让人牙疼。经典轩逸,这名儿搁那儿,就给人一种老实巴交、禁糟禁用的感觉,哪想到,冷不丁就冒出个CVT钢带崩断,修起来,那价码都快赶上再淘一辆二手车了。这“国民座驾”的桂冠,戴着是真有点儿讽刺。
山东刘哥的遭遇,简直就是一出人间惨剧。12万公里,2016款的轩逸经典,在高速上猝不及防地撂了挑子。扒开一看,嚯,钢带断得那叫一个惨烈,连带着变速箱都给捅了个窟窿。修车掏了俩万多,可车子本身才值四万五,换谁都得捶胸顿足吧?而且这也不是孤例,有专修店做了个统计,2013-2018款的轩逸经典,CVT折戟沉沙的概率足有27%,这数字,扎心了啊!
咋就这么不靠谱呢?厂家甩锅,说你开车太野。可谁买这车是为了玩命飙车啊?根儿可能还在更隐蔽的地方。
先说说这钢带,博世供货,听着金光灿灿,其实骨子里有点儿虚。跟丰田卡罗拉比,抗拉强度直接矮了一截。日产的润滑设计也简单粗暴,猛踩油门,油压就跟过山车似的。本田CVT那套双油泵稳压系统,明显更胜一筹。
当然,也不能全怪娘老子,车主的使用习惯也得拎出来说道说道。不少人图省油,开车长期维持在低转速,发动机死活赖在1200-1500rpm区间。这简直就是慢性自杀,加速钢带打滑。还有,大冬天,车还没缓过神儿来,就一脚地板油,虽说变速箱有“冷保护”,但这么长期摧残,钢片疲劳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更别提那些成天翻山越岭的车主了,坡度一大,钢带直接超负荷运转,磨损那是蹭蹭的。贵州陈姐的车,锥轮凹槽都磨损到报废线了,这车简直就是在玩极限运动。
扯到这儿,疑问就来了,为啥厂家就不能支棱起来呢?日产官宣的质保是5年/10万公里,可多少故障都是在6-8年这个档口爆发。过了保修期,只能自认倒霉。更让人窝火的是,钢带总成只能在4S店里买,副厂件想都别想,维修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李哥的遭遇更让人无语凝噎,2015款轩逸,跑了7万8千公里,钢带就断了,自掏腰包修好之后,不到半年又开始闹脾气。这车,活脱脱就是个“定时炸弹”。
4S店把锅甩给车主,说你开车太糙。可李哥驾龄都20年了,安安稳稳没出过啥岔子,这理由站得住脚吗?当我们想当然地把原因归咎于驾驶习惯时,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产品本身的先天不足?
那咋整?难道就眼睁睁地被割韭菜?倒也未必。把这几条金科玉律记牢,兴许能给CVT续续命。
头一条,改掉那些伤车的坏习惯。尽量把发动机转速控制在1500-2200rpm之间,可以整一个OBD转速显示器,随时盯着。爬坡的时候,坡度要是超过10%,最好切换到手动模式,锁死低速挡,别让钢带在那儿频繁变脸。大冬天,别一屁股坐进去就走,先原地热个一分钟,低速溜达个两公里,等油温上来了再加速。
二一条,养护必须升级。别信4S店那些鬼话,6万公里换一次油?黄花菜都凉了!最好每3万公里就换一次NS-3专用油,顺便把油底壳磁铁上的铁屑清理干净。有闲钱的话,可以外挂一个滤芯,把变速箱里的金属碎末一网打尽。
还有,得时刻留意故障信号。如果20-40km/h轻点油门,车身就开始抽搐,那就是钢带要撂挑子的信号。如果变速箱故障灯开始闪烁,挂D挡踩刹车,车身就开始剧烈颤抖,说明锥轮已经伤痕累累。如果听到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闻到一股子焦糊味,那就彻底玩完了,赶紧叫拖车吧。
轩逸经典卖了300多万台,按理说应该很吃香才对。可现在,二手车市场简直就是一潭死水。2016款自动挡,3年保值率从68%一路俯冲到52%,比卡罗拉差了老鼻子了。专门修理轩逸CVT的店,生意红火得不行,二手拆车变速箱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光这一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
站在修理厂的升降机上,看着又一台被大卸八块的轩逸经典变速箱,耳边回荡着车主们的唉声叹气。曾经的“省油耐用”神话,现在却成了不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愿厂家能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别让“国民座驾”这四个字,变成消费者心中永远的痛。
记住刘哥那双颤抖的手,记住李哥那声无力的叹息。下回买车之前,多长个心眼,别让省油的噱头,变成修车的无底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