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最近的一系列举动,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高潮迭起,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先是“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宣言,掷地有声,仿佛要重振雄风;紧接着,全新纯电SUV ELEXIO全球首发,预示着品牌转型升级的决心。
然而,上海车展的缺席,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破了先前营造的积极氛围,令人错愕。
这并非简单的“迟到”,而是战略方向的迷茫,是企业发展路径的重大抉择。
韩系车集体“罢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迫使它们不得不将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
悦达起亚和北京现代的出口数据,已成为支撑其生存的命脉。
这不禁让人想起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它们以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却将大部分“战利品”输送海外,以期在全球市场分得一杯羹。
然而,这条“出海”之路布满荆棘。
当年特朗普政府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虽然已经有所缓和,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
国际贸易政策变幻莫测,如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再次遭遇贸易壁垒,其出口业务将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北京现代的战略转型,可谓步履维艰,风险重重。
吴益均和李双双两位高管,在公开场合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表达得溢于言表,将中国市场形容为“必争之地”、“全球战略的核心”。
然而,上海车展的缺席,却与他们的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同《红楼梦》中薛宝钗的“金玉良言”,听着美好,却难以真正落实。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目标宏大,但具体实施却略显滞后。
每年推出两三款新能源车型,与国内众多企业合作,这些举措固然积极,但ELEXIO五年磨一剑的研发周期,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显得过于缓慢。
这就好比项羽的“破釜沉舟”,虽然壮烈,但缺乏灵活应变,最终导致失败。
将ELEXIO定义为“新质力”产品,强调精益求精的“慢工出细活”,在追求品质的同时,却忽视了市场节奏。
然而,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讲究的是快速迭代和市场响应能力。
五年磨一剑,对手可能已经迭代了五代产品,这就像唐吉坷德大战风车,虽然勇气可嘉,但最终也只是徒劳无功。
北京现代的战略或许存在方向性偏差,虽然口头上重视中国市场,但实际行动却将更多资源倾注于海外市场。
这如同“竭泽而渔”,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收益,但长远来看,将会损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北京现代的未来之路,充满挑战。
能否成功“复活”,取决于其能否调整战略方向,加快产品迭代,并有效应对国际市场风险。
上海车展的缺席,或许只是它转型路上的一个插曲,但这个插曲,却足以暴露其战略上的诸多问题。
这场“豪赌”,最终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