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市占率上升减缓,燃油车大幅降价顽强抵抗,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或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的汽车市场就像个巨大狂奔的火车头。数据显示,2020年左右,新能源占比刚刚开始撬动传统燃油车的阵地,那个时候还在5.7%,差不多就是十只手指头夹着的份额,但到2021到2024年,跳跃到15%、29%、38%,快得我都觉得不真实。这样每年增加10%的差不多成了定数,惊人的增长速度(这是我自个儿估算,样本少,别太较真)。你问,这背后到底在折腾啥?我觉得,除了政策推力、科技进步,还有个投资热在吸引新势力入局。

事情变了。2025年前后,新能源的快车似乎遇到点阻力。燃油车也没有死,一直挺着,甚至开始降价战。你试想,那帮大厂压力多大?原本燃格在站稳脚跟,甚至往上涨,但现在的情况是它们拼命降,抢市场份额。去年,某豪华品牌的销售经理跟我抱怨,利润少了但销量没掉,好歹还能活下来。我心想:你们这算是自救吧,除了价格,还得改工艺。

中国电动汽车市占率上升减缓,燃油车大幅降价顽强抵抗,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或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有驾

这让我开始反思,新能源的高速舞步会不会只是短暂的泡沫?不能一棍子打死。我们看看数据: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算是快到50%的边缘——大概42%的渗透率,产量也冲到1317万台,增长39%。相反,燃油车降得挺快,产量还在1839万台,但降了11%。前九个月,新能源产量1096万台,比去年同期多30%;燃油车只掉了不到1%。这就怪了,本来想靠增长保持优势,结果反而增长放缓了(这段先搁这,不说结论)。

中国电动汽车市占率上升减缓,燃油车大幅降价顽强抵抗,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或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有驾

为什么?我猜,除了市场的自然饱和,消费者其实还在犹豫。有人说,新能源电池安全还没完全解决,起火的新闻总是随时冒出来。你们听我说: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一位修理工说,偶尔还是有人因为电池起火被叫去,但实际发生几率估算应该低于燃油车起火发生率一半。这个安全恐惧还在,有点像我小时候怕蚊子叮,那是惯,等惯改了,可能就比起燃油车更安心了(没细想过,也许这是我的偏见吧)。

另外就是价格因素。你别看现在燃油车价格压得低,实际上价格上不去,原因也简单。燃油车成本其实控制得挺死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部件很成熟,零件供应链也扎得稳稳的,但变动让利润空间受损。相比之下,新能源车的成本结构还在调整,尤其是电池。有人跟我说:燃油车要降价,动力基础上也更稳定。这是谁说的?我一朋友,他做售后,抱怨:很多低端新能源车,配置还不如几年前的入门车,骑虎难下。配置优化成本高,市场上便宜的新能源只不过在忽悠。你说车厂是不是也在走钢丝?既想低价吸引人,又怕影响售后服务。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燃油车和电动车——性能差异明显。同级别的某家爆款电动车,续航比刚发布时强了20%,但我试驾过,车内噪音比燃油车大,路感偏硬,这也是技术瓶颈。燃油车现在技术也不落后,能跑到百公里6L油甚至更低,百公里成本大概在3-4元(只粗算了下+维护费),而电动车,电费平摊到百公里,在0.5-1元之间(平均电价0.6元/度,续航400公里)。虽说新能源增速快,但实际用车成本、维护体验,比起燃油车还是有差距。

中国电动汽车市占率上升减缓,燃油车大幅降价顽强抵抗,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或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有驾

要说很多人都忽略了海外市场的潜力。你知道的,比亚迪出口增长150%,就让我觉得这个品牌摆脱了国内增长的天花板。我刚才翻了个相册,有一次我看比亚迪在欧洲的展会,看到不少司机在测试,就像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呀?我猜,假如他们把海外业务做成,销量破百万只是时间问题。你问:你觉得比亚迪会不会成为中国新能源的世界大使?我估计,没准未来几年,就会因为海外市场火得不行。

中国电动汽车市占率上升减缓,燃油车大幅降价顽强抵抗,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或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有驾

而且,以后谁占主导还不好说。现在的中低端车市场,中高端档次还剩点空间,但未来5到10年,中低端大众车很可能会变成海外包敲打的对象。等上了固态电池,自动驾驶再成熟,销售会不会迎来井喷式增长?我说不一定,反正我觉得,燃油车想再靠降价、技术革新拉回来,难度太大了。而且,你知道最难的是什么?解决燃油车的着火问题。安全第一嘛,别到时候又电话铃声一响:某某车起火了。

市场格局变得越来越复杂。你觉得,谁会最后笑到最后呢?还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用车惯会被新的技术彻底改变?下次聊天,得问问你们家买车,是不是仅仅看颜值和空间了?然后到时候会不会发现,真的中低端车,得海外市场得天下才是王道?这事,真得再观察一阵了。

你猜过吗?未来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中国电动汽车市占率上升减缓,燃油车大幅降价顽强抵抗,新能源汽车未来增长或将更多依赖海外市场展望其巨大发展潜力-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