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聚在一起,无论是单位里还是家庭饭桌上,聊的话题似乎总绕不开汽车。
以前咱们讨论的是德系车稳重,日系车省油,美系车用料足,可现在,话题的中心变了,变成了“你换电车了吗?”或者“现在买油车是不是有点亏?”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就在不久前,一个标志性的数据出来了: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正式超过了50%。
这个数字意味着,现在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以上是挂着绿牌的新能源车。
这已经不是什么“未来趋势”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对于那些仍然坚守在燃油车阵地的朋友们来说,可能觉得发动机的轰鸣声无可替代,加油的便利性无可比拟。
但时代的潮水方向变了,有些过去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能真的要重新审视一下了。
有些心理上的准备,可能不得不提前做好了。
首先,咱们得聊聊一个最现实,也最扎心的问题,那就是以后加油的成本。
很多人有个惯性思维,觉得油价嘛,不就是跟着国际原油价格起起伏伏,涨涨跌跌很正常。
但未来的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
大家可以想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越来越多的人开上了电车,不再需要去加油站了,那加油站的生意会怎么样?
肯定是越来越冷清。
我听不少开加油站的朋友抱怨,说前些年,一天卖个几万升油是家常便饭,车子排着队等着加。
现在呢,很多地方的加油站,一天能卖出去一万升就算不错的业绩了。
但是,加油站这个地方,它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
场地的租金、设备折旧、员工的工资,这些开销不会因为来加油的车少了就跟着减少。
那么问题就来了,原来由一百个车主分摊的成本,现在可能要由五十个,甚至三十个车主来分摊。
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成本,自然就高了。
这就好比一个旅游团,本来一百人包一辆大巴,车费很便宜;后来五十人退团了,剩下五十人还得继续走,那每个人要掏的车费肯定就得翻倍。
所以,未来影响我们加油费用的,可能不仅仅是国际油价这个“大盘”,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身边加油站的“运营成本”。
当加油这个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少数人的“小众服务”时,它的价格上涨几乎是必然的。
到时候,我们看到的油价可能就不再是七块、八块,冲上九块甚至十块钱,或许真的不是危言耸 सुन。
我们为燃油车付出的,将不仅仅是油钱,还有越来越高的“服务溢价”。
其次,咱们再来说说用车体验上的差距,这个差距现在已经大到让人有点恍惚了。
以前我们买车,看的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谁的发动机马力大,谁的变速箱换挡顺,谁的底盘有高级感,谁就是好车。
但现在,评价一辆车的标准,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那就是“智能化”。
你可以看看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新能源车,特别是我们国家自己品牌的那些,它们更像是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大号智能手机。
它们的车机系统,也就是车里那块大屏幕,可以像手机一样,隔三差五就通过网络进行OTA升级。
这个月给你优化一下语音助手的识别率,让你动动嘴就能控制空调和音乐;下个月可能就给你推送一个更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让你在城市拥堵路段可以更轻松地跟随前车,大大缓解开车的疲劳。
还有像自动泊车这种功能,在很多新能源车上已经非常普及了,开到车位旁边,人下车,车子自己停进去,对于很多停车困难的朋友来说,这简直就是福音。
这种“常用常新”的感觉,让车子好像一直在进化。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大部分的燃油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很多燃油车的车机系统,从出厂那天是什么样,可能开到报废它还是那个样。
导航地图几年不更新,系统反应卡顿,功能更是少得可怜,除了听个收音机、连个蓝牙,似乎也干不了别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别人都在用最新的智能手机视频聊天、移动支付、玩大型游戏了,而你还在用着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式功能机。
这种体验上的“代差”,已经不是简单的好用不好用的问题,它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和车的关系。
车子不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代步工具,它正在变成一个可以休息、可以娱乐、可以移动办公的“智能空间”。
当你的车还停留在上个时代,而别人的车已经进入下个时代的时候,这种心理落差是真实存在的。
最后,也是对燃油车主影响最直接的两个方面,就是政策限制和二手车价值的下跌。
先说政策,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燃油车采取限制通行的措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限行”。
这个趋势最开始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外地牌照的燃油车进城越来越难。
但现在,这股风已经吹到了很多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比如像苏州这样的城市,也开始在部分核心区域对燃被油车实施分时段限行。
这意味着,你花钱买的车,能去的地方却越来越少,出行的自由度正在被无形地压缩。
可以预见,未来这样的城市会越来越多,燃油车的路权会进一步受到限制。
这对于每天需要开车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再说二手车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值率”。
过去,像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些日系车,一直都是二手车市场里的“硬通货”,以惊人的保值率著称。
但现在,情况变了。
很多二手车商在收这些传统燃油车的时候,都变得非常谨慎,给出的价格也比前几年低了不少。
原因很简单,二手车市场交易的是对未来的预期。
当一个买家考虑买一辆二手燃油车时,他不仅要看车况,更要考虑未来几年的使用成本和便利性。
如果他预见到未来油价会更高,能去的地方会更少,甚至连年检都可能更麻烦,他自然就不会愿意出高价来接手。
整个市场的预期都在下降,二手燃油车的价格自然就撑不住了。
以前你觉得买辆车是买了个“资产”,现在它贬值的速度可能快到让你心疼。
你曾经引以为傲的“开不坏”,在市场大趋势面前,也难以抵挡价值的快速流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