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外卖小哥把头盔往桌上一扔,闷响一声,眼神里全是憋着火的疲惫。
他新买的电动车,广告单上印着耀眼的200公里续航,就在刚才,跑了120公里出头,在离家还有好几条街的地方,彻底趴窝了。
那种感觉,就像你信任的一个朋友,在最关键的时候,毫无征兆地从背后捅了你一刀。
这200公里的承诺,究竟藏着什么猫腻?
001
我们先不去管那些销售说得天花乱坠的话,也别看那些酷炫的宣传视频。
直接去掀开电动车的座垫,找到那块沉甸甸的电池,上面刻着一行像密码一样的数字。
这才是电动车的心脏,也是所有续航谎言的照妖镜。
比如,你可能会看到72V 38Ah这样的字样。
V代表电压,Ah代表容量,初中物理就学过,电能的单位是瓦时(Wh),计算方法就是电压乘以容量。
所以这块电池的全部能量就是72乘以38,等于2736Wh。
这是它能释放的所有能量,一滴不剩。
002
行内有个不成文的经验数据,电动两轮车在咱们日常的街道上跑,每公里大概要吃掉20Wh的电。
这是个平均数,有时候你开得猛一点,耗电就多,你开得温柔,就少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200公里需要多少电?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200公里乘以20Wh,答案是4000Wh。
看到这个数字,再回头看看那块72V 38Ah的电池,它总共才2736Wh。
就算你能把电池里的每一丝电都榨干,它也根本喂不饱200公里这只巨兽。
更何况,电池是不能完全用光的,硬要用光,那是在折损它的寿命。
为了保护电池,最起码要留个20%的电量做底,这就像人不能饿到一点力气没有才吃饭。
所以,想要稳稳当当地跑200公里,你需要的电池总能量至少得是5000Wh。
003
那么,一块5000Wh的电池,在60伏和72伏的车型上,分别需要多大的容量呢?
再来算一下。
5000Wh除以60V,你需要一块容量高达83Ah的电池。
5000Wh除以72V,你也需要一块差不多70Ah的电池。
记住这两个数字,83Ah和70Ah,这是200公里续航的技术底裤,是最低门槛。
你再去市场上看看那些卖四五千块,就敢吹自己能跑200公里的车,翻开座垫看看它们的电池参数,大部分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之前提到的那块72V 38Ah电池,算下来真实续航也就136公里左右,这还是在路况很好的情况下。
这中间消失的几十公里,就是商家塞进你脑子里的水分。
004
那些漂亮的续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
在一个叫实验室的地方。
那里没有红绿灯,没有上坡,没有逆风,甚至连你今天多带了一份午餐的重量都不能有。
测试员会把车灯关掉,以最省电的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像乌龟一样在完美的平地上滑行。
这种条件下测出来的数据,当然好看。
就像美颜相机里的你,皮肤光滑,没有一丝瑕疵,但那不是真实的你。
哈啰的ME70就曾宣称续航超过200公里,但那个结果就是在这种特定测试条件下跑出来的。
真实世界里,每一次刹车,每一次启动,每一次载着朋友回家,每一次顶风前行,都在无情地消耗着你的续航里程。
通常来说,实验室数据打个七折,甚至对折,才更接近你每天的真实体验。
005
就算你咬咬牙,花大价钱买了一块容量达标的电池,续航的刺客也还潜伏在暗处。
第一个刺客是温度。
电池是个很娇气的东西,它怕冷。
到了冬天,气温一降,电池的化学活性就跟着打瞌睡。
同样的电量,在冬天可能只能发挥出七八成的功力。
你要是在北方,续航直接砍一半也不是没可能。
第二个刺客是时间。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电池也一样。
随着你一次又一次地充电放电,它的容量会慢慢衰减。
新买来的电池能跑100公里,用上大半年,可能就只剩下70公里了。
再加上轮胎的磨损,轴承的老化,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都在一点点地偷走你的续航。
006
说到电池,就绕不开一个选择,用铅酸还是用锂电?
铅酸电池,老资格了,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但它的命门在于太重了,能量密度低得可怜。
一块能满足200公里续航的60V 83Ah铅酸电池,重量能超过50公斤,差不多是一个成年女性的体重。
把这么个铁疙瘩塞进电动车里,既不现实,也不安全。
锂电池就不一样了,能量密度高,是铅酸的三到五倍。
同样容量的锂电池,重量可能只有十几公斤,轻巧得多。
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同等容量下,锂电池的价格是铅酸的两三倍,甚至四倍。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成本。
一块能真正支撑200公里续航的大容量锂电池,比如用上宁德时代或者亿纬锂能这些大厂的电芯,光是电池本身的成本就可能要三四千,甚至更高。
那么,一台整车只卖四五千块的电动车,怎么可能给你装一块成本就占大头的顶级电池呢?
这里面的账,根本算不过来。
所以,对于外卖小哥这种对续航有刚需的用户来说,磷酸铁锂电池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它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
像金箭金刚750这种专门针对外卖市场的车型,就直接配备了72V 120Ah这种超大容量的锂电池,这才是长续航的实在表现。
007
其实电动车行业走到今天,一些大品牌也在想办法。
雅迪和爱玛这些传统巨头,搞出了自己的增程系统和石墨烯电池,试图在现有的技术框架下,尽可能地优化电能的使用效率。
小牛和九号这些新势力,则在车身轻量化和电机电控系统上下功夫,通过减少车辆的能量消耗来变相提升续航。
但无论技术怎么发展,物理定律是无法绕开的。
续航的本质,最终还是电池大小和成本高低的较量。
下次你再走进一家电动车店,别再被那些超长续航、一骑绝尘的宣传语冲昏了头脑。
直接问老板,座垫下面那块电池,是多少伏,多少安时。
把这两个数字乘起来,再除以20,你就能大概估算出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到底能跑多远。
这个简单的计算,比任何华丽的广告都来得实在。
信息来源:
公开的行业评测报告
电动车行业技术论坛
主流电商平台用户反馈
电池制造商公开的技术参数
全部评论 (0)